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陜西考察時,與幾位準備直播賣貨的村民親切交談起來。他表示,電商作為新興業態,既可以推銷農副產品、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又可以推動鄉村振興,是大有可為的。
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服務百姓、惠及民生是我國互聯網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廣泛應用,改變了越來越多農村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催生的一系列新經濟模式為鄉村振興提供全新動力。從騰“云”駕“物”,到腳下有“數”,網絡連線,讓鄉村振興“點擊可見”。
網絡信息“云中穿梭”。當前,互聯網技術正在加速向農業農村延伸和滲透,光纖網、寬帶網在農村有效覆蓋,貧困地區網絡基礎設施“最后一公里”逐步打通,為推進網絡扶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了堅實基礎。我們在農業技術推廣、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精準脫貧等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農業云服務、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平臺、“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等新型農村信息服務模式不斷涌現,造福廣大的農民群眾。互聯網深度融入鄉村振興戰略,也正是網信事業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生動實踐。
脫貧致富一“網”無前。信息化助農駛上“快車道”,為脫貧攻堅、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運用互聯網、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快速提升數字技術產品轉化能力和應用實踐,讓網絡和信息化更好地服務社會、造福人民。比如,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金米村,以“直播+電商”的模式,實現線上和線下銷售相結合,成為我國脫貧攻堅的一個深動縮影。“為湖北再‘拼’一次單”、縣長直播間“帶貨”刷遍互聯網,通過網絡將“流量”盤活轉化為扶貧的新引擎,互聯網助力,為貧困地區拔去窮根,鋪起致富路,農民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鄉村振興“點擊可見”。互聯網既可以讓城市的生活更便捷、更美好,也可以讓農村實現跨越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無人機在空中噴灑藥水,大數據系統在后臺分析處理后,自動控制專用設備進行精準滴灌,從“會”種地到“慧”種地,信息多跑路,農民少下地,科技精準服務農業生產。當下,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農產品產地環境和投入品使用監測、產地安全保障與風險預警的網絡化監控與診斷,能夠實現農產品從“田間”到“舌尖”的全程監控。農產品從增“量”到提“質”轉變,有效破解同質競爭和“增產不增收”的難題,正是互聯網帶來的新突破。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村產業興旺、農民生活富裕,離不開“互聯網+”的賦能。今天,希望的田野已經繪出收獲的金色,我們能看到的是,農民從容走向富裕幸福的康莊大道,也定能在這條路上越走越寬闊。(凌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