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五岳
23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聽取了陜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對陜西各項工作予以肯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要堅定信心、保持定力,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把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做實做強做優。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影響,尤其是對實體經濟發展帶來沖擊。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0650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6.8%。隨著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秩序的不斷向好,我們正在努力把疫情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作為制造業大國,實體經濟的發展面臨的形勢和任務更加艱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做實做強做優”,為正在艱難突圍的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指明了發展方向,提供了遵循。
做實,擠掉發展“水分”,力戒形式主義。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我國取得當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發展成果來之不易,這些成績是在黨的領導下,全體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是踏踏實實干出來、闖出來的。就目前來說,實體經濟是遇到了一些困難。但越是這個時候,越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工作越是應該落實落細。堅決杜絕走過場唱花戲,力戒形式主義,避免為了“面子工程”和“數字”政績,讓實體經濟發展因“水分”過多而膨脹。實體經濟本身就是要“實”,擠掉水分,才能讓實體經濟發展走得更好更穩。
做強,強化主動意識,掌握發展主動權。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實現由“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的轉變,應該堅持底線思維,強化主動意識,牢牢把握好實體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主動權,才能為“做強”奠定基礎。從主動性入手,政策上主動作為,出臺更多立足實體經濟發展、接地氣的好政策、硬政策,出硬招求實效,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切實保障。企業也應該主動發力,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優化產業結構,推動轉型升級,補短板強弱項,在壯大自身上狠下功夫。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形成“上下聯動、精準對接、有機統一”的發展局面,才能牢牢把握實體經濟發展的主動權。
做優,創新思維方式,提升發展競爭力。時之所需,勢之使然。改革創新是發展的動力源泉,而發展質量是決定發展成敗的關鍵因素。實體經濟想要取得長足的可持續發展,應該在“做優”上破題。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擴大開放、擔當實干,狠抓實體經濟質量發展。同時,穩增長、守底線,充分發揮實體經濟量大“底盤穩”的優勢,體現特色,釋放市場需求潛力,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從而提升發展競爭力。“做優”實體經濟,在競爭的浪潮中立于不敗之地。
撥開云霧見天日,守得云開見月明。實體經濟發展的困難是暫時的,只要牢牢把握好“做實做強做優”,求真務實,創新思維,全面推動深化改革,在實體經濟發展內涵上下功夫破難題,最終必將練就實體經濟的“鋼筋鐵骨”,從而實現實體經濟發展的大踏步前進。(五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