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調研,來到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他表示,“電商作為新興業態,既可以推銷農副產品、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又可以推動鄉村振興,是大有可為的。”互聯網發展催生了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打破了現實空間的局限,為經濟社會發展騰“云”駕“物”注入新動能。
4月2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陜西考察調研。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商洛市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了解脫貧攻堅工作情況。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互聯網+”成為發展重要驅動力。四年前的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推動我國網信事業發展,讓互聯網更好造福人民。”四年來,我國網信事業快速健康發展,互聯網日益成為國家發展重要驅動力。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54億,互聯網普及率達61.2%。手機網民規模達8.47億,我國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99.1%。2020年,數字經濟將繼續作為重要引擎和強勁動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線上問診、網絡購物、云辦公、在線教育等信息化成果惠及億萬群眾。
“互聯網+”成為戰“疫”強大支撐。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為代表的數字科技為此次疫情防控提供了強大支撐。2020年春節期間,互聯網醫療在線問診領域獨立app日活最高峰達到了671.2萬人,最大增長量接近160萬人,漲幅達到31.28%。扎根于移動互聯技術的“健康碼”,正在替代傳統證明方式,成為助力億萬人員安全流動的關鍵環節。“互聯網+”正憑借其便捷、高效等獨特優勢,發力“在線抗疫”,助力緩解一線壓力,為抗疫前線提供遠程閱片服務,提供疫情實時動態播報、查詢等,為“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注入智慧和力量。
“互聯網+”成為經濟發展新窗口。互聯網越來越成為人們學習、工作、生活的新空間,獲取公共服務的新平臺。“云課堂”讓全國近1.8億中小學生停課不停學;“云辦公”“云會議”“云招商”“云簽約”“云面試”等成為人們工作的新常態;“云商業”“云服務””極大地便利了人們社會生活。央視新聞“謝謝你為湖北拼單”公益行動,通過直播“帶貨”新模式,給了人們為湖北及貧困地區“拼單”的機會,智慧農業讓春耕生產不誤農時,加快優質農產品從消費端直連生產端,幫助農民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互聯網+”大有可為,一條“網線”就是一條致富通道,脫貧攻堅戰勝利在望。讓我們牢牢抓住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使之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增量”,讓更多貧困群眾享受到互聯網紅利,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注入強勁新動能。(李樹生 劉登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