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江蘇省互聯網違法和有害不良信息舉報中心組織召開全省網絡舉報一體化受理處置工作交流會,并通報江蘇省2019年度網絡舉報處置十大典型案例,提醒廣大網民增強網絡安全意識,壓實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履行主體責任。(中國江蘇網2020年4月22日)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網絡空間是億萬民眾共同的精神家園。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錯綜復雜,信息數量十分龐大,維護網絡空間秩序,保障網絡生態安全,必須堅持走群眾路線,構建全民監管新格局。
建立舉報機制,構建全民管網格局。江蘇作為互聯網大省,有網民近5000萬人,備案網站45.3萬余個,具有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資質的新聞網站35家,屬地微信公眾號292萬余個,微博賬號4937萬余個。可見,全省網絡陣地面廣量大,監管壓力巨大,單靠網信部門力不從心,建立網絡有害信息舉報機制,依靠人民力量,才能打贏網絡監管持久戰。近年來,全省各級網絡舉報部門不斷整合資源,拓展網絡有害信息舉報渠道、優化處置流程,開展各類宣教活動,成效明顯。2019年,全省各級網絡舉報部門共受理網民舉報全網有害信息154.3萬條,其中,涉我省屬地網站信息約6萬條,處置率達96.5%,每月受理量和處置率均居全國前列。依靠人民群眾的“火眼金睛”,才能讓網絡有害信息無處藏身,用網上優質“精神食糧”滋養人心、凈化靈魂。
善用以案說法,增強全民法治意識。網絡虛擬空間是現實社會的延伸和拓展,面對形形色色的網絡有害信息和違法違規行為,必須以“零容忍”的態度,堅持法治思維,以案說法,教育群眾,形成震懾。此次通報的十個典型舉報案例涵蓋謠言、侵權、色情、非法網貸等網上有害信息主要類型,具有一定普遍性、代表性,特點是危害性大、社會影響惡劣、傳播方式隱蔽。通報這些案件,既能保持警鐘長鳴,讓網絡工作者和廣大網民懂得網絡不是法外之地,違法必定要付出代價;也能破除僥幸心理,讓公眾清晰法律的邊界、行為的底線、違法的禁區,千萬不要以身試法、觸法犯法。
堅持群眾路線,共建全民精神家園。網民是網絡空間治理的主人翁和主力軍,走群眾路線,共建共享是必然選擇。近年來,我國先后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堅持依法管網治網,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共同參與。當今互聯網時代,任何人都不可能置身“網”外、獨善其身,維護網絡空間清朗就是保護自己的精神家園,舉報有害信息就是關心愛護下一代。踐行網上群眾路線,提高舉報處置效率,才能打贏網絡“保衛戰”、共筑網絡“同心圓”。
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維護網絡安全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讓我們一起努力,推動網絡家園更美麗、更干凈、更安全,讓億萬人民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變成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陳相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