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江南好風景、布谷聲中夏令新的美好時節,第二屆江蘇發展大會暨首屆全球蘇商大會于20日開幕。1200多名海內外嘉賓相聚在紫金山下、揚子江畔,圍繞“聚力新江蘇,奮進新時代”的主題,共敘鄉情、共話友情、共謀發展。
江蘇將以怎樣的姿態和努力,為國家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在新時代續寫新的輝煌?省委書記婁勤儉在開幕式主旨演講中提出的這一課題,引起與會嘉賓的共鳴與思考。在江蘇發展論壇上、在會下的溝通交流中,嘉賓們暢所欲言、激蕩思維,匯聚成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的智慧與力量。
以江蘇人為榮,為江蘇成就自豪?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婁勤儉在演講中引用詩人艾青《我愛這土地》中的名句,表達對江蘇的熱愛。同樣對江蘇這片土地滿懷深情的,還有來自海內外的“歸鴻”。?
“江蘇是我可愛的家鄉,我在外面已經生活了44年,遇到機會都盡量爭取回來看看。”作為江蘇發展論壇首位演講嘉賓,國際電信聯盟秘書長趙厚麟一開場就表達了深沉的故土情結。
看到江蘇發展成績,趙厚麟發自內心地感到高興。他說,家鄉高郵地處蘇中里下河腹地,以前交通出行不方便。前幾年揚州泰州國際機場開通,不久即將開通高鐵。“我和所有長期在海外生活的江蘇人一樣,為江蘇每一點成績感到由衷高興。”趙厚麟參加過國際電聯6次競選,“每次競選中,我都明確標注我是‘中國江蘇’人!我以江蘇人為榮!”他說。
“我生在香港,長在香港,但心系家鄉。”祖籍無錫的香港西九文化區董事局主席、香港江蘇社團總會會長唐英年說,香港是促進內地與世界各地貿易和投資的重要橋梁,江蘇則處于“一帶一路”交匯點,相信依托并配合國家重大改革開放舉措,蘇港合作在未來“一帶一路”建設中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去年4月,香港江蘇社團總會與江蘇省政府等共同主辦的‘水韻江蘇·相約香港’江蘇文化嘉年華在香港成功舉行,大大激發了香港市民對江蘇的興趣和喜愛。今年下半年,無錫錫劇等省內戲劇也將陸續進入戲曲中心,為香港市民帶來一場又一場視聽盛宴。”唐英年說,未來,希望蘇港合作可以延伸到青年教育等更多領域。
“我是鎮江人,我對江蘇無比熱愛。衷心祝愿家鄉更加繁榮!”在江蘇發展論壇上,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用鎮江話向家鄉表白,觸動了無數江蘇游子的心。
柳傳志心系江蘇發展。他說,江蘇是制造業大省,要利用智能科技拉動制造業發展。智能科技在聯想有很多具體應用,比如,2018年智能科技進入生產制造以后,有了類似阿爾法狗的自我學習能力,預測的曲線和實際發生曲線幾乎重疊,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智能科技在制造行業各領域都大有可為。”
記者在會場外遇見了著名雕塑家、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他用一口東臺鄉音和記者打招呼。他感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語言是一個地方文化內涵的表現,濃重的鄉音表達了他最深刻的情感。小時候,父親總是用鄉音教他背古詩,如今回頭看,鄉音才能品出文化的味道。“在思想深處,我也不愿意改變鄉音。”
吳為山時刻關注家鄉發展。他說,最近經常聽到國內外友人談起東臺有一個黃海國家森林公園,他想著一定要去住一晚,認真體會那里的一樹一木。“鹽城應該重視生態文明對文化旅游發展的重要意義,同時講好本土的歷史人物、紅色故事,展現鹽城的自信和特色。”他建議。
每次回到家鄉南京,這個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總讓美國工程院院士、斯坦福大學化學工程系系主任鮑哲南感嘆不已。“日益繁榮的商業經濟、四通八達的高鐵網絡、飛速成長的新興科技產業園區……所有這些變化,都讓人深切感受到南京正從一座千年古都蛻變成一個萬眾矚目的國際型都市。”她說,“更為不易的是,在這一轉變過程中,南京還最大程度保留了其原有的深厚歷史人文底蘊,實現了人文和科技的完美結合。”
“婁書記的講話,展示了江蘇的魅力、潛力,也真切體現了我們江蘇低調務實不張揚的風格。”日本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歐盟科學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吳智深是鎮江人,早年留學日本并擔任日本華人華僑聯合會會長期間,一直不忘回報祖國;回國效力后,依然擔當著溝通江蘇與華人華僑聯系的橋梁。他認為,江蘇的進步確實很大,投資環境好、環保要求高,能吸引一些考慮長遠的高端企業入駐。“過去講‘深圳速度’,進入新時代的江蘇要創造‘江蘇速度’,更多地把高質量企業引到江蘇,共同推進高質量發展。”
打造最強“朋友圈”,共享發展新機遇?
當前,江蘇擁有諸多新的發展機遇。江蘇多年來形成的發展基礎和競爭優勢、江蘇人特有的低調務實和開拓創新精神,可以使江蘇把機遇用得更好、更有成效。“機遇屬于關心和支持江蘇建設的每一個企業、每一個人。我們熱切期盼大家和我們一起共享機遇、共同奮斗、共創未來。”婁勤儉的盛情邀約,得到海內外鄉賢和嘉賓們的熱切回應。?
“蘇寧是土生土長的江蘇企業,從29年前南京寧海路上的一家小門店,到今天的世界500強企業。這期間,蘇寧見證了江蘇日新月異、波瀾壯闊的變化,而江蘇也成就了蘇寧。”全國工商聯副主席、蘇寧控股集團公司董事長張近東介紹,五年內,蘇寧計劃在江蘇新增投資2000億元,落地7500家智慧零售新業態,深化智慧零售技術創新與應用,輸出專業化的智慧零售解決方案,發展智慧零售產業大生態。
“正如婁書記所說,‘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這對于激勵民營企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由各類新技術驅動的新一輪發展中,江蘇率先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支持企業創新創業。”張近東說,未來我們希望與更多的海外蘇商攜手,以智慧零售為橋,推動江蘇與世界、中國與世界連接得更緊密。
在江蘇洋河酒廠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耀看來,江蘇企業不僅創造了輝煌,而且潛力十分巨大,江蘇省委、省政府打造的最強“朋友圈”,更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新機遇。“洋河的發展,趕上了偉大的時代,更慶幸生長在干事創業爭先的江蘇,江蘇的營商環境令企業受益良多。我們一定響應省委、省政府的號召,努力干好自己的工作,不斷做大‘朋友圈’,使我們的產品進一步走向全國、走向全球,打造成為代表江蘇、代表中國的一張靚麗名片。”王耀說。
江蘇智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何小軍是一位新生代企業家,他覺得婁書記的主旨演講描繪了新江蘇的美好藍圖,作為在江蘇創業發展的江蘇人,倍感自豪。“我們將抓住江蘇新一輪發展的機遇,在社會智慧化治理方面多作貢獻,共同為江蘇發展盡一份力。”
“江蘇的院士數量全國第一,在校大學生數全國第一,創新成果全國第一。”婁勤儉列數的幾個“第一”,讓日本江蘇總商會會長、日本中華總商會監事長仇福庚分外感動和自豪。他告訴記者,日本江蘇總商會今年2月成立以來,一直緊密地團結在日江蘇商界人士,為江蘇和日本之間的經濟文化科技交流合作提供服務。“作為江蘇人,我們一直關注著江蘇這塊熱土,尤其是現在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我們在日本的企業也希望能夠參與到長三角的發展中來,同時為家鄉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國科學院院士、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主席陳駿和南京郵電大學教授楊震曾分別擔任過南京大學與南京郵電大學的校長,在這次大會上,兩位老校長坐在一起。“江蘇是教育大省,一直走在全國前列,無論是教育現代化還是大眾化,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陳駿說,江蘇的院士人數位列全國第一,為江蘇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智力支持,下一步要按照“十三五”規劃的要求,分層次、分類型地辦好教育事業,讓我們的創新事業更進一步。
“江蘇正是因為人才輩出,各項事業才能蓬勃發展。”楊震說,江蘇有15所高校進入“雙一流”建設大學,在全國教育科技發展之路上責任很重,尤其是在長三角一體化戰略中,如何更好地發揮人才優勢,通過創新驅動發展,成為江蘇必須重視的問題。
“雖然我不是江蘇人,但我和江蘇淵源很深。”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說,去年他們在南京市棲霞區設立了南京圖靈人工智能研究院,現在他經常到江蘇來,發現江蘇對支持科技發展創新有非常好的制度和措施。在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等方面,江蘇都是佼佼者。
“創新,還是創新。”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強調了兩遍令他印象最深的字眼。他說,建設天藍水清地綠的美麗江蘇,要加大能源結構轉型。協鑫將加快騰籠換鳥,打造全球引領的硅產業基地、氫能源生產基地,在城市發展、行業轉型中貢獻自己的力量。
匯智聚力,共建“強富美高”新江蘇?
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走在高質量發展前列,是新時代江蘇發展的目標追求。海內外嘉賓對江蘇的熱愛與關心,正匯聚成共同建設新江蘇的磅礴力量。
“人悅其行、貨優其流”,江蘇打造交通強省的一連串作為引起嘉賓興趣。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研究中心主任楊曉光說,交通和經濟是一對“兄弟”,經濟上去了,交通需求量一定會增加。以前城市一有交通問題,就忙著修路,但城市空間資源有限,不可能無限追加。現在城市發展不能再走資源消耗的老路,而要善于運用信息資源,提高效率。要確保江蘇提出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作用最大化,需要把基礎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融合起來。這中間,他認為“變軌超車”的觀念很關鍵,“應該以智能交通為抓手,把交通和旅游結合起來,帶動智慧城市發展。”
“婁書記提到了從蘇南到蘇中、蘇北各個城市的交通樞紐的構建,體現了江蘇對于交通的重視。”新加坡江蘇會會長、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常務董事周兆呈說,以前,蘇北、蘇中城市在航空、高鐵方面相對落后一些,而新的交通規劃為江蘇的未來發展注入了持續動力。“正如婁書記所說,江蘇人的內在性格是低調務實不張揚,但另一方面又具有開拓進取與創新的能力與意愿。結合江蘇人的特質,再繼續開拓創新,相信江蘇可以為中國的發展創造出新的模式。”
作為醫藥領域人士,基因港(香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裁、香港中文大學兼職教授王駿見證著江蘇醫藥產業的發展。首屆江蘇發展大會后,王駿在常熟蘇虞生物醫藥產業園投資創辦的常熟恩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開工建設,于今年4月正式投產。與此同時,一家新的生物催化劑(酶)公司已經開工建設,預計2020年下半年正式投產,預估年產值為10億。“江蘇有著雄厚的產業基礎和優秀的人才資源。蘇虞生物醫藥產業園設施完善,服務周到,園區的工作人員非常負責,辦事效率高。”王駿解釋了兩家公司落子江蘇的關鍵原因。下個月,王駿還將前往連云港進行考察,期待與這座“一帶一路”建設強支點城市結緣。“參加江蘇發展大會,讓我們與江蘇的關系更緊密,也期待著與江蘇繼續攜手前行。”
深圳市江蘇商會創始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華僑城集團公司陳潔說,支持“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是她作為蘇州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擔當。華僑城集團在整個江蘇有近千億的投資規模,項目在南京、蘇州、揚州、無錫、昆山、常熟都有分布。“接下來,我們希望把更多資源帶到江蘇,支持家鄉建設。”
雖然在美國已經工作了26年時間,美國喬治亞州衛生廳副廳長暨亞特蘭大地區醫院院長李孝松的普通話依然說得十分標準。此前,他曾牽線搭橋把4批江蘇優秀青年骨干醫生送到喬治亞醫科大學培訓。這次歸國參會,他帶了一個癌癥基因檢測的項目,期待能夠在江蘇落地。這項技術在美國已經臨床應用,從檢測到出結果只需兩三個小時,做一項實驗只需幾十美金。“希望能夠把這項技術引入到中國來,造福更多的中國百姓。我也期待在醫生管理、人才培訓、交流互訪、醫保資助、醫院管理、醫療集團建設等方面,和江蘇有更多的合作。”
“婁書記在講話中提到,要推進全方位高水平對外開放。這句話讓我感觸很深。”好孩子集團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宋鄭還說,如果沒有對外開放就沒有今天的“好孩子”。26年前,“好孩子”開始闖蕩國際市場,從用中國資源做全球市場發展到引進全球資源來做全球市場,一步步踏實前行。目前,“好孩子”外國員工超過1400名。但是,不管走多遠,“好孩子”永遠是扎根江蘇的企業。“未來,‘好孩子’將進一步做好自己、連接世界,用世界的資源打造好江蘇的世界名牌。”
奮進新時代,建設新江蘇。因為對這片土地的熱愛,海內外江蘇人正攜手共進,用情用心用力,把習近平總書記描繪的“強富美高”藍圖,變成現實的發展成就,為建成全面小康社會、開啟現代化新征程貢獻江蘇力量。
交匯點記者 王拓 倪方方 許海燕 郁芬 葉真 任松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