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中國人自古講究禮尚往來,但是不少市民發現人情消費名目越來越多,禮金數額也越來越大,由此帶來的人情負擔越來越重。為此,宿遷市文明辦聯合我市主流媒體,開展“減人情負擔、揚文明新風”意見征集活動,沒想到征集啟事一發布,便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市民們在線上線下掀起了廣泛討論,網絡留言區、評論區幾乎刷屏,一起來聽聽大家都是怎么說。
2019年12月31號,舊年的最后一天,市文明辦發布了“減人情負擔、揚文明新風”的意見征集啟事,沒想到這則啟事經過手機臺等網絡媒體一發布,立即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廣大網友紛紛“圍觀”,消息發布當天,訪問量持續攀升,大家紛紛在宿遷手機臺等平臺積極留言,參與討論,當天就收到網友評論2319條。
網民 王飛:“減人情負擔,促經濟發展,揚文明新風,迎嶄新時代!宿遷好樣的!”
網民 鳳凰涅槃:“嚴重支持!以后二婚三婚的結婚,不要再給我發喜帖了。”
在網友的評論里,絕大多數人認為親朋鄰居來往密切本是好事,但大操大辦之風愈演愈烈,“減人情負擔揚文明新風”,宿遷勢在必行,對于人情潛規則,網友也紛紛吐槽。
網友小史:“親戚家辦事1000起步,朋友同學辦事500起步,同事辦事300起步,都快成不成文的潛規則了。”
網民生活在別處:“當下社會上的人情消費有些走樣、變味,甚至成為“人情債”。長期逾越理性范疇的不合理現象,必須通過法律、道德等手段予以規制,真正達到仁者交心!”
除了線上熱議,“減人情負擔、揚文明新風”活動也引起了線下市民的廣泛討論,不少市民表示,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隨禮頻率和份額越來越大,無形中給大家加重了負擔,這也讓不少小伙伴發出“人情債”“亞歷山大”的感慨。
市民 吳女士:“朋友結婚、生小孩,這些比較多,還有逢年過節,出禮也多。一般一年開銷能有多少?一年得好幾萬塊錢。這一塊對您來說壓力怎么樣?山大,非常大。”
市民 朱先生:“就是大學同學,高中同學結婚隨禮要多一點。像這個每年開銷能有多少呢?一年應該七千到一萬這樣。對您來說壓力怎么樣?壓力挺大的。”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無論是在街道社區,還是鄉村小組,提到“減人情負擔、揚文明新風”意見征集活動,大家都積極參與,大力支持。
市民 葉青:“我從新聞當中也看到的,報紙上我也看到,廣播當中也聽到,都在討論和積極參與這事情,很多人認為這樣的事情還是好事情,找德高望重,群眾很喜歡的這樣人,組成鄉賢,誰家有事了去勸導下,他們會聽的,慢慢地把這些舊的習俗改觀掉了,重立新風。”
市民 徐勝:“最近一段時間我在電視上、手機上瀏覽了現在我們提倡的“減人情負擔、揚文明新風”,在社區、居民小組、小區都有好多人在討論這件事,減負勢在必行。我希望對大操大辦這一塊進行管理和規范,你紅事最高辦多少桌,白事辦多少桌,把禮金規定在一定范圍內。”
截止昨晚8點多,經初步統計,全市共有324家自媒體轉發、編發關于“減人情負擔 揚文明新風”意見征集啟事,其中鄉鎮(街道)公眾號68家;總訪問量為21.2萬次,宿遷手機臺8.9萬、速新聞為9.3萬;總評論數約4790多條,其中支持新事新辦的約占91%,吐槽的占6%左右,其它占3%。
相信不久,在“減人情負擔,揚文明新風”活動影響下,宿遷人一定會“簡”了花費,“富”了文明,文明新風尚吹遍宿遷大街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