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千村“頭雁”競振興 激發發展新動能
2023年02月21日09:27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關鍵看“頭雁”。去年以來,針對宿遷村級組織“造血”功能相對薄弱的問題,市委創新開展“頭雁競飛”振興村集體經濟行動,積極探索多途徑、多模式、多元化發展新路子,激發村集體經濟發展新動能。
在宿城區中揚鎮范集社區居委會,一張退圩還湖工程進度圖十分引人注目。
宿城區中揚鎮范集社區黨總支書記魏佃波說:“一共是4830多畝(魚塘)。目前,黑色標記的就是我們目前完成(清退)的3500多畝,紅色和黃色標記的是正在清退的1000多畝。由于前期黨委政府部署有力,宣傳到位,充分讓利于民,得到了廣大養殖戶的理解和支持工作,推進十分順利,沒有產生任何的矛盾。”
魏佃波介紹,退圩還湖工程自去年10月啟動,不到三個月的時間,社區98戶專業漁民便全部簽約完成,同意“洗腳上岸”,是鎮里最早完成簽約的社區,這也源于村民對村集體的信任。去年以來,范集社區黨總支持續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全面落實“頭雁競飛”振興村集體經濟行動,在黨建引領下,村級集體經濟迅速發展,社區面貌煥然一新。
宿城區中揚鎮范集社區黨總支書記魏佃波說:“利用緊鄰洪澤湖的資源優勢,與13家養殖大戶成立股份合作社,投入200萬元入股鎮工業園區標準化廠房和“漁躍里”電商街區,實現了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群眾變股民、集體變股東。2022年社區集體經濟收入達302萬元。下一步,將充分利用退圩還湖工程的東風,利用現有資源,不斷地加大村集體經濟的收入,更好地為群眾服務。”
黨建引領,讓“軟實力”變為硬支撐;分檔分層打擂,則比出了爭先進位精氣神。去年,全市搭建“四比四看”活動平臺,即比產業看振興項目誰更好、比整合看集聚效應誰更強、比機制看發展模式誰更優、比帶動看富民成效誰更大。根據不同體量規模、經濟收入水平等,按照村集體經濟收入100萬元以上、50萬元至100萬元、50萬元以下的標準,分檔開展競賽。在宿豫區“頭雁競飛”優秀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擂臺賽決賽上,仰化鎮澗河社區黨委書記朱冬流信心滿滿地說出了新年目標。(黑體做動畫)
宿豫區仰化鎮澗河社區黨委書記朱冬流說:“以飽滿的熱情、十足的干勁向農業興、農村美、農民富闊步前行。預計2023年集體經濟收入將突破500萬元,十四五末達到600萬元。”
此外,各村(社區)還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拓寬村集體經濟增收渠道。在沭陽新河,村干部扛起鄉村振興大旗,利用特色盆景資源優勢,建設新村干黨建富民公益直播基地,以前的經濟薄弱村變成了收入超百萬元的幸福村;在泗洪歸仁,鎮黨委把抓黨建促集體經濟增收放在頭版頭條,累計爭取上級幫扶項目6個、幫扶資金1100萬元,11個經濟薄弱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50萬元以上,村黨組織為民辦事的底氣更足。在泗陽花井社區,依托標準化廠房,先后招引、入股強龍木業、捷鋒帽業等一批家門口就業項目,帶動200多名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為社區集體經濟增收近160萬元......各地積極響應“頭雁競飛”振興村集體經濟行動,2022年全市村均經營性收入超61萬元、同比增幅19%以上,增幅位居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