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智慧牧場:養牛心中有“數” 產奶“牛氣”十足
2023年02月14日09:26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智慧化是提升農業現代化、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當智慧化遇上養殖場,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在宿遷市宿城區中揚鎮,有一家奶牛養殖場,一系列數字信息化的有效應用,不僅讓牛舍干凈衛生,更讓牛群過上了幸福的“智慧生活”。
記者來到位于中揚鎮的長盛牧業奶牛養殖場,只見奶牛們或埋頭吃草、或睡覺閑逛,悠然自得。偌大的牛舍,容納了1000多頭牛,卻很少見到管理員的蹤影。牧場總經理朱明解釋說,這不僅是因為牛需要安靜的環境休息,更是因為養牛技術的更新升級,無需人長時間待在這里。
牧場總經理朱明說:“以前主要通過人為觀察,我們老師傅的經驗啊什么的?,F在我們更加依賴于大數據,現在更多依賴于我們的軟件、系統、硬件來養牛。”
朱明是個“牛二代”。從小家里養牛,大學專修畜牧專業,一畢業就到了位于中揚鎮的長盛牧業工作。去年8月,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公司新建了標準化奶牛養殖場。朱明便從老廠來到了新廠,也見證了養牛技術的更迭。
牧場總經理朱明說:“這一套系統主要就是控制我們牛舍里整體環境。它就包括你會實時看到里面的溫濕度,氨氣濃度,還有一些指標,它里面有個區間值,里面萬一溫度高濕度高了它就會自動調節。因為牛舍的環境其實對員工也好,對牛也好,很重要?!?/P>
大到牛舍的內環境調控,小到一頭牛的身體狀況監測,都變得十分智慧。在牛棚里,每頭牛都佩戴耳標,內置的芯片就像人的身份證一樣,記錄牛的父母、出生地、采食、治療、防疫等信息。而對于即將或是已經產奶的奶牛,工作人員則會給它們戴上特制的項圈,時刻識別奶牛的發情、傷病等情況。
牧場總經理朱明說:“避免以前那種像要大海撈針,要通過自己去觀察找牛,現在更有針對性。像有的牛它食欲不振,通過它那個采食量,通過它的運動量、反芻量,我們后臺都很清晰地發現了。它會直接把一些異常的牛反饋到我們技術員那邊?!?/P>
有了這些新技術,養牛從“靠經驗”轉向“看數據”,效率提高了不少。從以前的1人養50頭,變為現在1人能養100到200頭牛。
廠長張超波說:“我們大概可能有三十七名工人。從門衛,廚房一共大概三十七左右,(負責養牛的大概多少)養牛的可能少一些,因為我們這些還有一些機修工什么的,養牛的大概二十出點頭吧?!?/P>
此外,牧場還配備了全天候奶牛飼喂系統、全自動擠奶系統等,利用大數據進行精準飼喂、測產,讓處于生長期的后備牛更加茁壯成長,使泌乳期奶牛健康產奶、快樂產奶。
牧場總經理朱明說:“奶產量的話,我們今年要比同期高個500到600公斤。在未來隨著疫情的放開,消費水平的足夠恢復,我覺得這個行業我們還是有信心的。未來在三到五年,我們想通過自繁自養的方式,我們爭取把存欄量達到90%,就是2000頭左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