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保險助農快賠 種養殖業不再“靠天吃飯”
2023年05月23日08:35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以前,人們常說“干農業,就是靠天吃飯?!钡F在不一樣了,隨著農業保險的普遍運用,農業、養殖業等不再害怕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叭摹贝竺磳⒌絹?,農戶們也積極購買保險,為穩定農業生產、增加收入,做好準備。
家庭農場負責人王恒說:“把我上邊覆蓋的膜紙都刮壞了,幾乎沒有一塊能修復的,我報了險以后,他們立馬過來實地勘察實際受災情況?!?/P>
宿城區一處家庭農場負責人王恒,做蔬菜種植已經15年,目前的十多個大棚種植了紫薯、菜豆、黃瓜、西葫蘆等。往年,每逢刮風下暴雨,地里的蔬菜多多少少都會有損失,讓他很苦惱。2017年,一位保險公司業務員向他介紹了農業保險。2022年,王恒投保的蔬菜大棚膜紙就遭遇了大風掀頂,直接損失近40萬元,于是趕緊報險,僅用三天時間,理賠款就到戶了。
家庭農場負責人王恒說:“他們用無人機拍照,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賠付了,當時270畝地都是損壞的,賠了35萬元。”
農業保險是指農戶為蔬果、大棚設施等投入保險。保費按農戶自掏30%,政府補貼70%參保,農戶遭遇暴風暴雨、病害等災害損失時,可以快速理賠,幫助受災農戶盡快恢復生產。
人保財險宿城支公司農險部姜劍鋒說:“測量看受損面積、生長周期、損失程度來制定理賠金額,小額理賠我們是24小時內到賬,大額的要提交到省公司審核,晚兩三天。”
今年,王恒投入的總保費是42萬多元,自己繳納的僅需12萬多元。除了農業,養殖業也是一種投入高、產量高、業績快,但風險高的行業,特別是育肥豬養殖,疾病、外部污染、市場波動、技術等等不可控因素較多。在宿城區另一家家庭農場,負責人蘇玉龍告訴記者,他2002年畢業后開始養豬,可每一年下來只要不虧就已經很滿足了,政府出臺了農業保險后,政府補貼90%,補貼過后每頭豬的保費只需要4塊錢。
家庭農場負責人蘇玉龍說:“我們要買2.5倍(理賠),因為一年出來兩批豬,五個月左右出一批,一年5000多頭豬。(年前有)30頭小一點的(損失),被我們補了200多元一頭,夠我們一半的豬苗成本了?!?/P>
蘇玉龍說,以往農民是“靠天吃飯”,現在,有了農業保險加持,就相當于給育肥豬穿上了“保護衣”,是農業發展的“穩定器”。今年,蘇玉龍投入的總保費是20萬多元,自己繳納的僅需2萬多元。
家庭農場負責人蘇玉龍說:“最起碼有托底了,我們有信心。以前有可能是虧得傾家蕩產,掙了好多年的錢都被養豬虧下去了,但現在無論我們怎么虧,最少能保住一大半的本回來,不會血本無歸了?!?/P>
人保財險宿城支公司農險部姜劍鋒說:“保額每個項目(同期)都有一定的提升,對他們災后恢復生產起到很大作用。”
記者從宿遷市財政局了解到,2022年,宿遷市區實現簽約保費收入1.3億多元,同比增幅25.74%。全年爭取上級財政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資金4700多萬元。真金白銀的保險理賠預付款及時到位,有效緩解了各家投保企業的資金壓力,也為種植、養殖企業解除了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