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創新體制機制 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
2022年08月17日08:26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重金獎勵、零門檻落戶、住房補貼……近年來,全國各大城市各出其招,掀起了“搶人”大戰。面對人才競爭的白熱化,宿遷市持續完善人才工作體系,創新體制機制,全方位、多維度招才引智,內部培養各類人才,為經濟社會發展打下人才基礎。系列報道《遷宿遷 創未來》播出《創新體制機制 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
江南大學食品工程碩士畢業的王鑫是泗陽人,去年,宿遷市在江南大學舉行了專場招聘會,王鑫成功應聘到海天集團。如今,他已經在宿遷經開區的海天集團工作近一年的時間,談到當時為何選擇回家鄉就業,他給出的答案就是家鄉對人才的重視。
市民王鑫說:“第一個方面就是我回來工作專業比較契合,跟食品類相關。第二個方面是我們市的人才政策比較好,有15萬的購房補貼券,還有5萬塊錢左右的那個生活補貼。還有一個方面就是我們宿遷市目前整個產業發展的潛力比較大,回來的發展前途較好。”
作為一座新興城市,宿遷的發展最稀缺的是人才資源,最需要的是人才支撐。近年來,宿遷市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連續推進多項舉措,不拘一格廣納人才,從2017年起連續六年的“人才招引進校園”活動,到“購房券”發放、幫助引進人才解決社會保障、戶籍、子女教育等問題、推行“宿遷英才卡”制度,再到人才資源信息庫的“智慧”服務……今天的宿遷正以勢如破竹的姿態,全面開啟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新局面。
市民王鑫說:“(購房券)已經正在申購過程中,大概到九月份就能發下來了。我感覺宿遷在對人才政策在長三角地區算力度比較大的。”
對外招引“強手”,對內培養“能手”,近年來,宿遷市創新體制機制,在堅持德才兼備的原則下,把品德、知識、能力和業績作為衡量人才的重要標準,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不唯身份,讓一批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以鄉土人才為例,今年4月,宿遷市出臺鄉土人才培養評價三年(2022—2024年)行動實施方案,計劃用3年時間,全市新增培養鄉土人才取得職業技能等級15000人,取得各級職稱1800人,讓農民“有職稱、有地位、有傳承”。
近日,全市鄉土人才培養評價高研班在泗洪舉行,139名水產領域的養殖大戶、技術能人、經營能手等參加培訓,最終有70人獲評助理鄉村振興技藝師、鄉村振興技藝師職稱。
泗洪縣康源水產科技養殖協會會長 鄉村振興技藝師 孫永軍說:“拿到了證書之后,理論與實踐貫通,實現了我們一個會員帶動一片,大家共同致富的最終目標。”
通過領軍人才集聚計劃、拔尖人才培養工程、青年人才培養集聚工程、宿新銳培養計劃、《宿遷市卓越工程師“青苗工程”三年(2022-2024年)行動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的落地實施,宿遷市的人才資源總量在穩步增長、人才隊伍結構不斷優化。
市人社局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處副處長呂偉說:“每年招募不少于80名優秀高校畢業生參加‘三支一扶’基層服務計劃;給予返鄉人員創業貸款扶持、返鄉創業購房券等優惠政策,完善職稱、職業技能等級評價政策,對取得中、高級職稱的各類鄉土人才,擇優納入評審專家庫;支持申報各級人才工程,給予傾斜照顧。”
今年,宿遷市將建立更加科學的人才評價機制,構建人才分類評價體系;深化職稱評定制度,合理界定和下放職稱評審權限。建立更有活力的人才流動機制,引進一批高端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改進薪酬和崗位管理制度,促進科研人員在事業單位與企業之間合理流動,全力打造集聚力強、輻射力廣、創新創業活躍的區域人才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