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線下實體店到電視購物,再到微商、抖商、電商,現在廣告、營銷手段和模式越來越豐富,也有一些套路讓人猝不及防。
現如今,形形色色的廣告、營銷充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消費者在購買商品的時候往往會第一時間關注價格,一些商家還會制造出不同程度優惠的“假象”,讓消費者覺得“省錢了”“賺到了”。
除了價格,消費者最關心的就是商品的品質。而商家在做廣告營銷時夸大其辭、誤導消費者現象也時有發生。
“套路”的廣告、營銷快速消耗著商家的口碑,嚴重透支著消費者的信任,一旦營銷套路成了不擇手段掙快錢的秘密武器,也會導致整個行業受到影響。其實,我們更希望的是商家能提供優質產品。
有些商家在推介藥品、保健品時承諾“包治百病”,宣傳通信、理財套餐時故意設置“消費陷阱”,美容、健身、洗車服務預充值卡退費難。還有各種營銷套路的出現,讓廣大消費者也不堪其擾。此次《文明宿遷“誠10條”》將廣告、營銷不“套路”列入其中很有必要。
“我們列入此條,就是要倡導廣大商家在做廣告、搞營銷時要實事求是,不要給消費者“設套”,蒙蔽甚至坑害消費者,而是要注重用更好的品質和更優的服務贏得市場的信任。”宿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陳夫生說。
作為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做好廣告監督管理,打擊違法廣告行為責無旁貸。通過發現、查處、約束等方式讓“套路”的廣告、營銷從快查處,絕不姑息。
“對含有導向問題等《廣告法》禁止情形的廣告、掛羊頭賣狗肉的虛假廣告,以及與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密切相關和群眾關心關注的違法廣告,從快從嚴查處,絕不姑息。我們將及時把廣告違法行為處罰信息及時載入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進行公示,同時推送到市信用辦,對違法對象實行信用約束,讓一處失信,處處受限。”宿城區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與廣告監管科副科長解苗瞄說。
立規矩、劃紅線是商家成熟的必經之路。誠信廣告、誠實營銷,守住商業誠信道德底線,才能實現營銷創新的良性循環,才談得上行業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