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拉薩,春天如約而至。86歲的仁增老人每天都要到布達拉宮廣場走走,曬曬太陽。這里正對布達拉宮,周圍綠草、碧水、噴泉,環境清新幽雅,令人神往。
布達拉宮廣場建成于1995年8月,是1994年7月召開的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確定的62個援藏項目之一。
20多年過去,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確定的“一個中心、兩件大事、三個確保”的指導方針,在中央歷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根據形勢變化得到不斷豐富和發展,西藏已實現社會歷史進程的偉大跨越,一個欣欣向榮的新西藏屹立在世界之巔。
奠基
走在西藏各地大街上,常能見到以其他兄弟省市命名的道路:北京路、廣福大道、上海路……看似并不起眼的路名,訴說著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確定的對口援藏機制推進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
今年63歲的車明懷在藏從事了30多年教育、宣傳、社會科學研究工作,曾任西藏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見證了西藏現代化建設的探索進程。
他介紹,上世紀80年代,西藏社會面臨各種復雜局面。為了制定更加切合實際的西藏政策,1994年7月,中央召開了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
會議制定了——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緊緊抓住發展經濟和穩定局勢兩件大事,確保西藏經濟加快發展,確保社會全面進步和長治久安,確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等新時期西藏工作指導方針;
做出了“分片負責、對口支援、定期輪換”的援藏重大決策;
在政治上鮮明地舉起與達賴集團斗爭的旗幟;
確定了包括交通、通信、農牧業、社會事業在內的62個重點建設項目和8項優惠政策。
“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站在戰略全局的高度,從西藏的實際出發,統一了西藏工作戰略地位的認識,明確了新時期西藏工作的指導方針,提出了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在中央西藏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被稱為新時期西藏工作的第一個里程碑?!避嚸鲬颜f。
起航
20世紀90年代,家住拉薩吉崩崗社區的仁增,成為拉薩市建筑三隊的工人?!澳菚r候住土木房,雨天漏水;一個院子只有一個旱廁,因為沒有下水道,整個院子特別臭。”她回憶說,“雖然這樣,但每天有用不完的勁,因為生活是有盼頭的?!?/P>
經過拉薩市政府和北京援藏的3次投資、改建,吉崩崗社區已實現電網入地、環境美化亮化、自來水入戶等,道路硬化、綠化工程也相繼完成,居住環境得到大幅改善。
這是在拉薩市北京東路的一處天橋上拍攝的布達拉宮。(新華社記者孫非2020年3月19日攝)
“從1995年到2000年底,中央有關部委和對口支援的省市投資40億元建設了62個援藏工程。其間,國家又投資8.8億元落實了668個援助合作項目?!避嚸鲬颜f,“這些項目的建成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西藏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礎設施落后面貌,促進了西藏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
21世紀初,西藏又迎來新一輪建設高潮。
經過6年時間的艱辛與努力,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青藏鐵路格拉段于2006年7月1日建成通車。這條橫亙在世界屋脊上的“天路”,極大緩解了“進藏難”問題,成為西藏改革開放和跨越式發展的“引擎”。
這是拉薩至那曲高等級公路和青藏鐵路沿線風光。(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普布扎西1月28日攝)
“剛通火車時,拉薩車站周邊還是農田,火車站顯得十分雄偉。這幾年,柳吾新區迅速崛起,車站周邊已是高樓林立,火車站幾乎淹沒其中。”拉薩車站客運運轉車間工作人員斯郎卓瑪笑著說。
2003年,西藏現代產業開始起步,截至2011年底,第二、第三產業已占到GDP總額的87.7%,西藏的產業結構趨于合理。同時,農牧業產業化進程不斷加快,“十一五”期間,國家安排資金4.6億元,初創了一批具有西藏地方特色的農畜產品品牌。
“‘一個里程碑’的光輝實踐和新時期西藏工作指導方針,符合西藏實際和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痹挝鞑刈灾螀^黨委副秘書長的孫勇看來,黨中央對西藏工作規律的科學把握,標志著黨的治藏方略日臻成熟。
前行
黨的十八大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對西藏的各項政策不斷做出調整,只要西藏各族人民需要的,做到有求必應;只要對西藏發展穩定有用的,做到百分之百支持。
2015年以來,脫貧攻堅戰在世界屋脊上打響。
山南市隆子縣玉麥鄉位于喜馬拉雅山深處,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玉麥鄉只有桑杰曲巴和他的兩個女兒卓嘎、央宗一戶人家。
隨著邊境小康村建設和旅游開發推進,玉麥鄉步入發展快車道。2018年,在國家支持下,玉麥鄉邊境小康村及配套設施拔地而起;2019年通玉麥公路改建工程瀝青路全面完工,隨著國家電網將10千伏的輸電線路接入玉麥鄉,玉麥人用上了安全穩定的常明電。
經過三次搬遷,現在的玉麥鄉已建成一鄉兩村的小康鄉鎮,人均居住面積達40平方米,年人均純收入34012元。
2020年7月30日,西藏山南市隆子縣玉麥鄉村民展示大棚里采摘的黃瓜,這些黃瓜將通過合作社銷往各地。(新華社記者普布扎西攝)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隊”。
據統計,2016年以來,西藏實施產業扶貧項目2984個,建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點)965個,11萬建檔立卡貧困對象納入最低生活保障兜底……2019年底,西藏實現62.8萬貧困人口脫貧,歷史性消除了絕對貧困。
“村里建起了農貿市場和農機維修店,還要建苗圃、擴大奶牛養殖規模,不斷壯大集體經濟?!蹦乔猩釁^幸福新村村主任赤列羅桑對全村的未來充滿信心。2017年,浙江援助那曲啟動建設色尼區首個現代化易地安置小區——幸福新村。
今年43歲的索巴塔次來自昌都市丁青縣,去年在縣人民醫院免費篩查中確診為包蟲病患者,經過手術目前已經痊愈。他說:“幸虧有‘健康扶貧’政策,我能免費檢查、免費治療,住院不用墊付一分錢,不用擔心因病返貧?!?/P>
2020年,西藏全年經濟增長7.8%,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900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18年保持兩位數增長。
2020年12月31日,在拉薩市人民醫院病房,拉薩市人民醫院副院長妮瑪(左一)和主治醫師扎西云旦(中)、外科主任平措(右二)、醫務部主任德央(右一)做術前討論。(新華社記者張汝鋒攝)
“現在,我們全村群眾脫了貧,過上了好日子?!?9歲的羅松旺堆曾擔任昌都市左貢縣旺達鎮列達村黨支部書記,在他的帶領下,村里發展集體經濟,群眾過上了好日子,“只要堅定跟黨走,未來幸福的日子就像流水一樣,永遠流不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