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起,我們將推出兩會特別報道《小川跑兩會》,第一時間報道江蘇兩會進程,代表委員心聲,帶您一起關注兩會中的熱點話題。那么今天就一起跟著小川一起細數報告中的那些宿遷元素。
記者張乃川:“省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正式開幕,我們也是第一時間聆聽了省政府工作報告,那么報告中有哪些與宿遷息息相關呢?我們一起打開報告,細數里面的“宿遷元素”。”
記者張乃川:“改革創新無疑成為本次報告當中的關鍵熱詞,那么對于宿遷來說,早已把改革創新的基因融入血脈,奮力譜寫新時代“春到上塘”的傳奇。”
省人大代表 發改委一級調研員韓峰:“我們宿遷是改革創新的排頭兵,尤其是工業企業這一塊兒,科技創新是一個載體,我們如何把這個載體做大做強,這是我們今后努力的方向,我想第一個要把“放管服”改革落實到位,該放的權要放到位,該管的事務要把它管好,努力把我們宿遷廣大的中小微企業,由小變大,由弱變強。”
記者張乃川:“本次報告中提出要推進鄉村振興,確保糧食和重要農副產品供給安全,作為農業大市的宿遷,堅持把“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全力做好“興業、優居、富民”三篇文章。”
省人大代表、綠港現代農業副總裁、行政總經理荀榮:“咱們宿遷是一個農業大市,而且也是打造(江蘇)生態(大)公園,對于鄉村振興、農業振興任務更加重,但是我們宿遷目前處在的狀態是農業生產的方式還很落后,所以我覺得下一步我們如何加強生產方式的改進,培育一些新的農業生產方式和新型農業主體是我們的當務之急。”
記者張乃川:“產業是地方經濟發展的硬核支撐,本次報告中提出要加快實施“產業強鏈”三年行動計劃,這與咱們宿遷構建“6+3+X”制造業產業體系又是高度吻合。”
省人大代表市工信局局長王瑞:“我印象最深的是對產業這一塊提出了四個方面的要求,第一個是培育先進的制造業集群,第二個要加快培育我們的鏈主企業和我們的單項冠軍,第三個要求要加快質量品牌建設,第四塊就是要推動數字化的改造,跟我們市兩會剛剛通過的國民經濟“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提出的目標定位和發展舉措,我認為是完全契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