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法庭是人民法院化解矛盾、定分止爭的最前線,法官們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一直在一線忙碌著。今天我們就帶您認識一位八零后基層女法官——陸文婷。
上午,在宿豫區人民法院的審判庭內,十多名駕校學員正在旁聽一場特殊的法治教育課,主講人正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立案庭審判員陸文婷,她以案說法,向駕駛員們講述民法典的相關知識。
陸文婷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作為一名基層法官要比普通市民更快的吸收即將實施的新法典,而這樣的普法工作也正是她們平時工作的一部分。
宿豫人民法院立案庭審判員陸文婷說:“我們法院前段時間在千鳥園廣場,包括法院、檢察院,幾家機關都共同有一個開始儀式,在各個法庭以及各個鄉鎮上都有法官、助理去宣傳民法典。”
2005年,陸文婷從山東財政學院法律系畢業。因為從小就路見不平一聲吼的性格,兒時就對法官充滿了向往,2008年她順利考取宿豫區人民法院,從事書記員一職,通過不斷努力,2012年被任命為法官。
宿豫人民法院立案庭審判員陸文婷說:“每個人都有一種法律信仰吧,當時我們覺得從事法院工作都是很崇高的工作,所以從小是希望能夠進入這個行業的。”
您別以為法官這個職業平常只是身著法袍伸張正義,肯定非常輕松,實則不然,隨著自身業務技能的提高,陸文婷負責的案件量越來越多。
宿豫人民法院立案庭審判員陸文婷說:“最多的時候我們一天能開六七個庭,還有調解這些,對于刑事案件一次最多處理十五六個案件,我一年開庭是在四百到五百件以內。”
2019年8月,陸文婷被委派負責道交庭案件,接觸最多的就是交通肇事類案件,成天與肇事者和傷亡人員家屬打交道,她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次庭審結束后,被告人郭某不滿審判結果,對原告一方破口大罵,雙方情緒都很激動,這時法官就成為他們的定心丸。
宿豫人民法院立案庭審判員陸文婷說:“原告的家人來了很多,就圍著被告,也不讓被告走,就要對他進行肢體的沖突,我們也是積極阻止這種情況,分開做雙方工作。”
大家平時認知的法官,好似都不通情理,這在陸文婷看來其實不然,2019年9月,在宿豫張家港大道發生了一起交通事故,被告駕駛的一輛農用貨車由于駕駛不當導致徐某受傷嚴重,隨后被緊急送往了醫院。
宿豫人民法院立案庭審判員陸文婷說:“送醫院治療的話過程中第一次的醫療費用就接近六十萬元,在我們法院判決之后被告履行了有一萬元左右,就一直沒履行,到強制執行程序中一直也沒執行到該款項。”
后來徐某因治療無效死亡,陸文婷作為主審法官,多次走訪原被告雙方家庭,了解到兩方的家庭都很困難,決定為原告申請司法救助,申請到二十多萬元救助金,對雙方家庭都是一種幫助。
從業十年,陸文婷接收的案件近五千個。因為工作成績突出,陸文婷多次被表彰為 “先進個人”、 “三八紅旗手”等。在她的心里,法官不是官,只是用法律代表國家斷是非。尋夢,是她在公正司法的大道上大步前行的唯一理由。
宿豫人民法院立案庭審判員陸文婷說:“今后在工作中首先要不斷地學習,積累各種經驗,而且在工作中與當事人平心靜氣的處理案件以達到更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