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十三五”期間,宿遷市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從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控到水環境整治,藍天、碧水保衛戰全面發力,全市空氣質量明顯改善,水環境不斷提升,百姓的獲得感不斷增強。
在宿遷市宿城區保障房項目新城荷畔二期的施工現場,設置了智能監測控制系統,對pm2.5,pm10,環境濕度,風速,風向,噪聲等進行了實時監測。
宿遷市宿城區新城荷畔二期項目負責人張朝博說:“當PM2.5達到輕度污染的時候,我們監測系統會自動開啟,把現場所有噴淋自動開啟。”
圍擋封閉,霧炮、高桿噴淋,場地有硬化,這就是宿城區綠色工地評比得分第一的建筑工地的施工現場,由于開啟了精準治塵的新模式,整個工地空氣清新、干凈整潔。
宿遷市宿城區新城荷畔二期項目負責人張朝博說:“項目部與作業班組逐級簽訂揚塵治理目標責任書,對揚塵治理工作進行目標化管理,并建立獎罰措施,大力提升了揚塵治理的效果。”
十三五以來,宿遷市全力打好藍天保衛戰,明確全市101個大氣網格的網格長是大氣污染防治第一責任人;督促已排定的779家工業企業、194家施工工地嚴格落實對應的應急管控措施;利用覆蓋全市的11個機動車尾氣遙感監測系統,在全省率先對超標黑煙車進行處罰,已移交公安部門處罰車輛645輛次。
碧水保衛戰方面,全市42個市考以上斷面全面消除劣五類,26個國省考斷面優三水體比例逐步提升。建成的泗洪城北污水處理廠配套尾水濕地工程,獲評全省2019年度十佳環境保護改革創新案例。
這不,在尾水濕地公園,每天5萬噸的尾水流進公園,經過生態凈化之旅變成清流,從源頭上削減了污染負荷。
與此同時,宿遷市還全力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項目建設,全市445項大氣工程項目,已經完成98.2%,全市60個水污染防治重點工程項目已完成37個,達到序時進度23個。
自2016年獲得地方立法權以來,圍繞污染防治,宿遷市出臺了《宿遷市城市綠地保護條例》、《宿遷市古黃河馬陵河西民便河水環境保護條例》、《宿遷市揚塵污染防治條例》三部地方性法規。通過各方努力,截止2019年底,十三五規劃中確定的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4項主要污染物削減量已提前完成約束性指標。目前全市pm2.5年均濃度由2015年的每立方米61.8微克減降至每立方米41.4微克,優良天數比例由2015年的67%提升至76.3%。國省考斷面水質達標率由十二五末的74.2%提升至100%,指標完成值均已達到十三五規劃約束性指標要求。
宿遷市生態環境局局長王燕楓說:“我們將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繼續按照今年確定的點位長、斷面長、網格長制度,壓實各方責任,形成攻堅合力,確保“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各項任務圓滿收官。同時,統籌謀劃好“十四五”生態環保工作,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延伸深度、拓展廣度,繼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