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來,宿遷全市上下以工業強市為出發點,著力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做大做強工業總量和規模,不斷提升工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走出具有宿遷特色的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
在宿遷家電產業園的雙鹿電器生產車間,一條條智能冰箱生產線正開足馬力。從零起步,到年銷售超26億,雙鹿電器在宿遷發展實現了不斷超越。
“今年截至到目前,我們的產能已經追趕上了2019年的產能,2020整個全年度,我們增幅可以達到20%左右。”雙鹿上菱人事行政總監付娜說。
短短幾年,隨著格力電器、東貝壓縮機、雙鹿上菱電器等總投資超百億元的十余個大項目“落地開花”,連同早期落戶的家電檢測、家電玻璃、包裝印刷等企業,宿遷經開區已經形成了“大中小齊全、上下游配套”的產業鏈條。
“因為我們減少了交通運輸以及原材料的外購成本,所以對我們制造業的成本還是有非常大的幫助,這個產業鏈積聚。我們之前的產品是在中端市場,未來我們是要開發高端品牌的冰箱,占領高端家電的市場地位。”雙鹿上菱人事行政總監付娜說。
加快推進智能家電產業集聚發展發展,去年,50家智能家電產業鏈企業實現開票產值56.69億,食品飲料產業鏈企業累計超過40家,宿遷經開區也先后獲批“省級先進制造業基地”和“中國家電產業基地”,并成為全省最大、特色鮮明的食品飲料生產基地。
“企業的集聚,形成產業、產業園,有效降低了企業的綜合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市工業研究院副院長邱德智說。
去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千百億級產業培育行動計劃,力爭3年內培育機電裝備、食品飲料、紡織服裝3個超千億級產業,家居制造、新材料2個500億級產業,智能家電、綠色建材2個百億級產業。在沭陽,滬江線業今年投資建設了三萬紗錠智能車間項目,實現了生產的自動化、智能化,形成了國內最大的縫紉線規模企業。
“產能利用率達到95%以上,全年1—10月份開票銷售1.7億元,今年目標力爭開票銷售達到2.5億元,納稅1000萬元。”滬江線業總經理助理戚恒樓說。
1-10月份,宿遷全市列入培育的七個千百億級產業累計實現規模以上產值1939.7億元、增長6.9%。
“市委市政府在全市招商引資和一些重大產業政策制定上拿出了一些實際的方法措施,能夠吸引到更多的龍頭企業,一些在行業中骨干型的企業來宿遷發展,從而更好地來增加我們宿遷產業總體的總量,另外一方面就是全市的一些在人才引進,在創新驅動等這樣的政策激勵各個企業,從而更好地帶動宿遷經濟更好地向高質量發展的軌道上來。”宿遷學院商學院副院長馬衛東說。
工業是經濟發展的脊梁,也是全面小康的重要“基石”。“十三五”以來,宿遷全市銷售收入超百億元企業由2015年的1戶增加到4戶,超10億元企業由2015年的32戶增加到50戶。建成省級以上技術中心等創新載體176個、其中國家級2個。在此帶動下,2019年全市實現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2436億元,增長5.1%;規模工業增加值769.3億元,增長7.7%,工業經濟主要指標增幅均位居全省前列、工業總量已達蘇北中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