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近年來,宿遷市通過智能化改造,大力提升自動化控制水平,企業在增加效益的同時,也有效降低了人員傷害風險及人為因素導致事故的概率。
在位于宿遷生態化工科技產業園的新亞科技有限公司自動化控制室,一名工人正通過自動化控制儀表在線檢測企業生產數據,而在之前,這些數據需要大量工人到一線去收集管理。
宿遷新亞科技技術負責人崔德文:“如果過程超出安全操作范圍、能自動地產生一系列預先定義的動作,使工藝裝置處于安全狀態,以防止危險事故的發生或者減輕其后果。”
僅去年,公司就投資1230萬元,對包括人員定位、火災報警、電力設備監控、有毒有害氣體報警、現場視頻監控等在內的七套安全儀表系統進行了升級改造。
宿遷新亞科技總經理萬建龍:“通過自動化改造,我們生產車間實現了現場無人化操作,操作人員集中控制,在遠程操作,現場只需定期行為檢查,為我們的安全生產,提供了很大的保障。”
宿遷新亞科技工人石余輝:“公司的操作間平臺隨時隨地能看到我在什么位置,自己工作起來非常踏實,非常放心。”
與新亞科技一墻之隔的宿遷科思化學有限公司,去年在完成自動化控制系統和安全儀表系統改造的基礎上,還新建了一個全新的安全數據信息化平臺,增加突發事件的應急協調能力。
宿遷科思化學應急監控中心副主任張亮:“全程監測生產系統的一些工藝參數,包括我們的消防環保各類參數,如果我們發現參數有偏差,會通知現場人員,他們及時處理。”
宿遷科思化學安全總監李衛明:“一個是工藝參數的獲取,再一個就是我們全廠區的各個角落的視頻監控,以及一旦發生事件以后的應急處置指揮,都在我們這個平臺可以實現。”
以自動化控制設備代替人工,好比是給生產線裝上了眼睛和耳朵,能夠將突發事件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排除,同時減少大量操作工人聚集帶來的潛在人員傷害。目前,全市32家涉及重點監管危險化工藝的企業,均按要求開展了自動化改造,將風險控制的重點轉移到源頭前端,有效保障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