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人才引領 釋放創新創造活力
2023年08月27日08:27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這兩年,宿遷市圍繞千億級產業培育,深化“五聯五強”行動,實施人才科技項目和平臺招引,緊扣產業鏈布局創新鏈、拓展項目池,聚力支撐“發展之穩”。
在位于宿遷高新區的江蘇柳泰焊接科技有限公司的研發車間,企業自主研發的機器正在運轉。就在上個月,柳泰新研發的鈦合金攪拌焊接技術也一舉打破國外技術壁壘,這一技術也將廣泛應用于新能源以及航天航空等多個領域。
柳泰公司創始人、研發總監、博士、高級工程師徐安蓮說:“熔點比較高,對攪拌頭的損耗就很大,目前我們就突破了單面一次可以焊接到14mm厚,我們計劃就是在下個月可能就會先做一個產品,在今年年底可能會全面地量產銅箔領域的這種鈦及鈦合金的焊接,然后來逐步地推廣到航空航天領域?!?/P>
2021年,柳泰落戶宿遷高新區,經過兩年多的孵化,如今,已由當初6名博士組成的創業團隊變為集研發、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為一體的高科技企業,并多次獲得省、市人才創新創業大賽大獎。柳泰的成功突破,得益于企業對創新孜孜不倦的探索,也得益于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柳泰公司創始人、研發總監、博士、高級工程師徐安蓮說:“比如說我們廠房里面我們的一些布置,我們還需要的一些各方面的配套,在科技項目的申報以及知識產權的保護,就相當于是我們就只需要專心做我們的技術開發,然后其他剩余的事情平臺都可以協助我們,幫助我們去完成了。”
公司創始人徐安蓮所說的平臺,就是宿遷北斗電子信息科技企業孵化器。平臺今年四月也成功獲批國家級孵化載體。而這兩年,宿遷市以平臺為支撐,厚植人才發展土壤。先進光源技術研究院、聚萃功能復合材料研究院加快建設,去年以來新增國家級孵化載體4個、省級7個,產業技術研究機構達12個。
宿遷北斗電子信息科技企業孵化器運營總監 王克祥:目前就是累計孵化企業是120家,每年申請知識產權大概是120件,累計獲得有效知識產權400多件。所有的入園企業,從他的入駐、成長到畢業的整個過程,都可以在我們孵化器以及整個北斗電子信息產業園內完成。
在重視平臺招引和建設的基礎上,宿遷市還堅持以項目為突破,2022年,首次實施人才科技項目考核,316個優質項目承載高層次人才及團隊151個,實現項目、人才“雙落地”。位于宿城區的綠港現代農業研究院自去年初簽約落戶以來,由博士、碩士組成的32人研發團隊已經開發新品種十個,申請發明專利十項,建設了作物遺傳改良與種質創新、作物栽培水培及品質分析、農產品質量檢測等五個重點實驗室。
宿遷市綠港現代農業研究院院長許光利說:“目前,我們研究院占地面積有4萬平米,其中的重點實驗室面積有4000平米。我們研究院創建的目標是要立足農業,輻射宿遷、江蘇乃至全國,為整個農業企業打造一個科技研發的一個共享平臺,以及人才的一個孵育平臺。”
招來的是項目、人才、技術,引來的是高質量發展的源頭活水。今年,宿遷市進一步聚焦項目、突出人才,啟動實施“百日競賽”活動,引導項目招引從“量的積累”向“質的提升”轉變,上半年,新簽約項目329個。全力抓好省級以上人才計劃,累計入選海外引才4人、國家“萬人計劃”6人、省“333工程”819人、省“雙創計劃”208人,吸引了更多人才、技術、項目、平臺一起“遷宿遷”、創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