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綠心”更綠 宿遷繪就人與自然和諧畫卷
2023年08月16日08:26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近年來,宿遷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圍繞省委省政府對宿遷建設“江蘇生態大公園”和江蘇發展“綠心地帶”的工作部署,持續發力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用硬招實招繪就高質量發展生態底色,全力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萬畝蘆葦蕩,一群白色精靈,每年春夏時節,數十萬只白鷺在這里棲息繁衍,給綠色的蘆葦叢增添了一抹“艷麗”。放眼望去,大片白鷺或立于蘆葦上、樹上,或藏于蘆葦之內,不時探頭張望,煞是壯觀、可愛。
濕地是地球之腎。為了加強洪澤湖濕地生態保護工作,宿遷市先后采取了包括禁止生產性捕撈、植樹護林、減少農業和工業污染等措施,湖泊的水體質量有明顯改善。如今的洪澤湖濕地生境連續性得到顯著增強,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穩定性得到大幅提升,較2013年科考數據,這里浮游動物和底棲生物分別增加了66%、62%,鳥類種類由147種增加到226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種類增加了1倍,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種類增加了近3倍。
近年來,宿遷市緊緊圍繞建設“江蘇生態大公園”的發展目標,以提升群眾的幸福指數為抓手,重點在生態環境質量、承載能力、體系等方面工作持續發力,出實招、見實效。雜草叢生、污水橫流曾是老泗陽人對拾光公園的直接印象,今年,泗陽下大力氣對這里的生態環境進行治理,同時配套建設綠道、健身設施、座椅等基礎設施,讓百姓暢享生態景觀。
拾光公園現場改造負責人 李光輝說:“通過綠化梳理,局部場地及硬質地面重新鋪設,增加中式廊架、文化宣傳長廊,更換園內配套設施,提升沿道路界面景觀效果,最大限度滿足公園內部林下休憩空間的需求。”
共建共享,讓市民暢享生態大公園,為還綠于民、還美于路、還景于城,宿遷市連續多年推進機關單位庭院開放共享,受益人群超20萬人。
市民 王女士說:“庭院開放后,進來也方便,停車也方便,每天晚上吃完飯了和家人過來散散步,我覺得特別好。”
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 柏艷艷說:“我們宿遷2016年起在全省率先啟動單位庭院開放工作,至去年底全市累計開放62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庭院,與市民共享60萬平方米綠地、5000余個停車位、90個衛生間。目前,機關單位庭院‘應開盡開’。”
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十年來,宿遷在全市GDP總量翻一番的基礎上,PM_2.5濃度累計降低50%;截至去年底,全市建成區綠地率達42.27%、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5%,兩項指標居全省第一。在全省率先開展生態安全緩沖區試點建設,共建成鎮級以上生態安全緩沖區8個,4個項目入選省級試點……宿遷以“當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果敢擔當,接續打造讓綠水青山充分展現、金山銀山充分體現的美麗江蘇宿遷樣板,努力構建江蘇永續發展的“綠心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