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科學輪作 解鎖土地“增收密碼”
2023年06月02日08:25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近年來,宿遷市把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大力發展特色高效農業,積極探索輪作種植新模式,讓“閑置地”變“增收地”,全面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
宿豫區利民社區:蘆蒿套種西瓜 “圓”了致富夢
眼下正是西瓜大量上市的時節,宿豫區陸集鎮利民社區的蘆蒿基地里也迎來了西瓜大豐收。采摘、搬運、裝車,村民們忙得熱火朝天,西瓜經紀人們也早早來到了田邊等候。
西瓜經紀人劉振才說:“連云港過來拉(瓜)的,這邊瓜品質好、口感好、甜度好,皮子薄,我們都來拉三四趟了,一趟萬把斤。”
這些頗受市場青睞的西瓜,是利民社區今年首次試行蘆蒿西瓜輪作模式的新成果。有著30年蘆蒿種植史的利民社區,蘆蒿種植面積超6000畝,種植戶達800多戶。蘆蒿雖好,但不能一年四季種。如何增加土地產出效益,更好實現一地多用,一地多收?社區黨委依托蘆蒿股份合作社,開始嘗試蘆蒿西瓜輪作。
宿豫區陸集鎮利民社區蘆蒿股份合作社負責人羅乾堯說:“我們今年試種蘆蒿套種西瓜用了60畝地,共74棚,目前西瓜已經上市。預計畝產在5000斤到6000斤左右,除去成本,收入在20萬左右,準備來年再繼續擴大(種植)。”
湖濱新區皂河鎮柳湖村:養蝦有“稻” 致富有方
良好的生態稟賦和資源優勢,是發展鄉村特色產業的基本條件。湖濱新區皂河鎮柳湖村,則依托豐富的水資源優勢,積極探索“稻蝦共養”新模式,不斷拓寬百姓增收致富路。在村里的一處“稻蝦共養”基地,崔學坤穿上皮衩,劃動小船,挨個起籠,不多會,活蹦亂跳的龍蝦就裝滿了一大盆。作為返鄉新村干,崔學坤是村里第一個嘗試“稻蝦共養”“的人,從“門外漢”到“稻蝦共養”示范帶頭人,他用了2年時間。
皂河鎮柳湖村“稻蝦共養”示范帶頭人崔學坤說:“剛開始養的時候,因為也是第一次接觸這個,有好多問題就不懂,也不知道該投喂多少,區里面(安排)專家,他會親自過來指導下,然后我們有這個聯系方式,不方便的話,我們會打電話請教。”
等龍蝦上市完,新一茬的水稻也將栽插到位。從去年試種結果來看,水稻、大米市場反響不錯,好品質也帶動了好價格。如今,柳湖村“稻蝦共養”面積達200畝,新增種養面積500畝。
皂河鎮柳湖村“稻蝦共養”示范帶頭人崔學坤說:“普通的水稻正常1.3元一斤,然后我們水稻的話不低于1.7元一斤,折合成大米的話,在實體店賣的話,正常在5元一斤,網上賣的話正常在7余元一斤,如果按照今年的話,一畝地凈利潤在3000元左右。”
作為農業大市,近年來,宿遷市緊盯“蘇北走在前、省內創示范、全國有影響”定位,聚焦“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區建設,全力推動鄉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在充分開發鄉土資源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培育鄉村特色產業,全市累計實施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項目7個、入選全國鄉村特色產業超十億元鎮4個、超億元村2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