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耿車:尋回綠水青山 抱得金山銀山
2022年03月30日08:26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從垃圾塑料遍地堆到綠水青山相映成輝,宿城區耿車鎮以敢為人先的創業精神和不斷求變的革新理念,闖出了一條綠色富民路,也走出了向綠水青山要金山銀山的生態發展之路,實現了“鳳凰涅槃”。
初春時節,走進劉圩社區,小河兩畔,楊柳飄飄、成片的油菜花也迎風搖曳,處處體現水美特色,隨處可感水的氣息、水的文化。
宿城區耿車鎮劉圩社區居民李興芳說:“現在是水也清了,天也藍了,空氣也好。”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然而曾經的耿車鎮作為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廢塑加工基地,最高峰時,鎮3.8萬人中有2.5萬人從事這一產業。
宿城區耿車鎮劉圩社區副主任劉榮春說:“塑料垃圾特別多,莊里圩溝,當時連路都沒有,都被垃圾填實了。”
守得綠水青山,方有金山銀山。從2015年開始,耿車鎮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向污染宣戰,全面整治廢舊塑料回收加工產業,僅用66天時間,3471戶廢舊物資回收加工經營戶全面清理到位,揮別“耿車味”,迎來了“耿車藍”。
宿城區耿車鎮劉圩社區村委會副主任劉榮春說:“把原有的污染汪泥全部清了,清了之后,我們重新放上水,該綠化的地方買苗木綠化,莊子前前后后都給綠化。”
宿城區耿車鎮劉圩社區居民聶承春說:“(以前)我們都是搬到城里去住,買房子在城里面都不愿意來老家住,包括我們家這邊水都不敢吃,現在經過整治以后,環境有所改變,跟以前天翻地覆的變化,現在年輕人都回來了。”
清理了垃圾、找回了藍天,但耿車人的生計在哪兒?轉型成了關鍵,耿車對經營戶轉型發展板材家具、塑料制品的,給予新購設備價格10%的補助,如果發展農業園藝,可以獲得大棚建設資金40%的補助。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當起了主播、賣起了多肉。
宿城區耿車鎮劉圩社區居民李小鵬說:“只需要拿一個手機在家里面就可以直播。人健康了,天空藍了,下一代會更好,一天平均下來千把塊錢。”
從遍地垃圾,到美麗田園,耿車不僅實現了天藍、地綠、水凈的華麗蝶變,群眾生活也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年人均增收2萬元以上,電商交易額近百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