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全面推動鄉村振興 美好生活“成色”更足
2021年12月27日08:30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既是黨中央、省委賦予宿遷的神圣使命,也是宿遷市對270萬農村居民的莊重承諾。今年以來,宿遷在產業升級、富民增收、配套改善等多方面下足功夫、尋求突破,鄉村振興各項工作蹄疾步穩、齊頭并進,交出了一份鼓勁提氣的答卷。
記者徐涵:我現在是在上塘鎮紡織服裝產業園,這里在“十三五”期間,為全鎮的脫貧攻堅立下了汗馬功勞。步入“十四五”,一個個產業項目的入駐,為當地實現鄉村振興,又注入了源頭活水。
走進產業園內的堯豐紡織有限公司,現代化的紡織生產線正在高速運轉。這個去年底落戶西南崗的5億元投資項目,如今已經成為帶動當地百姓增收的重要動力。
泗洪縣上塘鎮殷莊村村民殷歷情說:“一個月五六千塊錢收入還可以,基本夠家里基本開支的,現在生活過得還可以?!?/P>
作為推進富民增收的重要載體,上塘紡織服裝產業園目前已入駐企業20家,年產值達21億元,帶動當地1600多名村民就地就業。
泗洪經濟開發區(上塘)紡織服裝產業園常務副主任黃明嶺說:“通過多種形式,像土地入股等等形式增加我們的集體收入,將來產生效益分紅給群眾,增加我們群眾的收入。同時,也通過就業回流一些在外務工的人員,來壯大我們園區的發展和鄉村的振興,使我們的新農村變得更加美好。”
深入實施家門口就業行動和返鄉創業就業支持行動,通過開展創業就業培訓,穩崗、促就業并舉,努力實現農村勞動力家門口就業創業,年內全市預計轉移農村勞動力1.8萬人,新增城鎮就業4.5萬人,進一步織密富民增收這張網。
伴隨著強壯勞動力進廠、進城,農村土地誰來種成了一個難題。今年以來,我市還不斷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讓有限的土地產出了更大的效益。
記者徐涵:向土地要效益,是實現富民增收的最根本路徑。大家看我手中的這個黑皮雞樅菇,就是從我身邊的高標準溫控大棚種植出來的,高產出高收益,也成了當地的一個富民產業。
綠康食用菌基地負責人蔡美玲說:“每天毛菇能生產到五千斤,一斤能削出六兩,銷往全國各地,主要是上海還有周圍的幾個縣城,年產值三千萬。”
200畝土地年產出三千萬的產值,綠康食用菌通過工廠化生產,將原本生長在南方的黑皮雞樅菇引到了宿遷。
泗洪縣界集鎮農村工作局局長張浩德說:“高效種植,不僅是農民有工資性收入和租金收入,同時也能給村集體帶來一部分收入,現在我們鎮農業結構調整后,畝均產出都在六千元以上。”
為深入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今年以來,我市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集中資源、精準施策,大力推進農村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堅持用工業化理念、產業化思維抓農業,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新竣工農業重大項目80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1.1億元,同比增長90.8%;帶動“三群四鏈”實現綜合產值達607.9億元。實施“農業+電商”行動,以與京東集團聯合營銷“宿有千香”品牌為契機,推動沭陽花木、泗陽桃果、泗洪河蟹、宿豫肉禽、宿城果蔬5大特色電商集群做大做強,全市農產品網上年銷售額達150億元。深入推進農房改善工作。僅今年就有2.3萬戶農戶搬進新居,累計開工建設項目225個,受益農戶17.6萬戶,帶動建成省級特色田園鄉村27個、美麗宜居村莊621個。在此帶動下,前三季度,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6441元,村均集體經營性收入達46.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