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陽:“數字鄉村”賦能鄉村振興
2021年10月18日08:28 來源:宿遷市廣播電視總臺
作為“觸網”較早的地區之一,近年來,沭陽縣通過“互聯網+農業”融合發展,大力推進“數字鄉村”經濟。在鄉村振興新征程中,呈現出“電商成為新產業、網絡 成為新基建”的新變化。
小麥稈、玉蘭葉片、玉米苞皮…這些看起來很平常的邊角料,能有什么用呢?在位于沭陽縣新河鎮解橋工業園的沭陽翔瑋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工人們通過一雙雙 巧手“變廢為寶”,把它們變成了精致的花束、花籃,再通過網店,將這些手工藝品銷往全國乃至韓國、日本、加拿大、德國等地。
工人胡芳珍說:“這些花木都是我們做的。在這工作六年,3000塊錢一個月。”
沭陽翔瑋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魏良余說:“帶動了380多個年輕人幫我們做這個電商,網絡銷售。我們把當地的玉米皮都開發成了玉米皮干花,我們最起碼帶 動當地上萬戶。加大力度把更多的木槿花產品開發出來,包括食品飲料、保健品,帶動更多當地花農們一起實現高質量高水平生活。”
為更好服務花農,推進“數字鄉村”建設,沭陽縣依托全縣60萬畝特色花木產業,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通過“互聯網+”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以大 項目為載體,先后建成蘇奧電子商務產業園、國際花木城特色示范基地等一批頗具規模體量的電商相關實體產業項目,推動電商產業集群化發展。截至目前,全縣已建成 “企業+基地+農戶”的專業供貨生產鏈,產品涵蓋花木、干花等基地產品以及大米、千張等特色農產品;建成“縣有園區、鎮有集中區、村有網點”的物流鏈,平均1秒就 有11.5件快遞從沭陽發往全國各地。
沭陽縣郵政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張良志說:“針對沭陽特色花木產業集群,鄉鎮不斷織密寄遞服務網格,在新河、廟頭、扎下、賢官、潼陽等特色農業鄉鎮、村設 立營攬點,建設郵樂購加盟店802家,已實現全縣474個行政村覆蓋率100%,暢通農村電商發展渠道。”
數字改變了鄉村。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沭陽縣農村電子商務的銷售總額從2016年的85億元到2020年的360億元,農產品網絡零售交易額從2016年的49.8億元到 2020年的196億元,農村電商戶年人均純收入4.5萬元。
沭陽縣副縣長張巖說:“將圍繞245、324、344等沿線,打造三條農業發展示范帶。每年投資5000萬元來鼓勵和培訓鄉村人才,包括我們新興農民,這將助推我們數字 鄉村建設發展。在數字化的支撐之下,也必將帶動城鄉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