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十四五”以來,宿遷始終踐行“兩山”理念,全面提升生態環境容量,大力實施生態立市戰略,推進生態治理和綠色轉型,扎實做好生態文明建設各項工作,全力繪就“江蘇生態大公園”。
在蔡集鎮牛角淹新型農村社區,隨處可見的牛元素,是項目的一大特色亮點。而一排排農房更是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力,磚紅瓦綠,耕耘天地,猶如一幅夢境深遠的山水畫,讓人流連忘返。
空氣清新、綠草如茵,不少居民在新建的廣場上健身休憩。作為宿遷市建設古黃河富民廊道的重要項目之一,牛角淹新型農村社區緊抓農房改善這一契機,融入了“牛文化”、“農耕文化”,同步規劃健身中心、衛生室、幼兒園等配套設施,充分展現了“幸福牛村”的美麗圖景。目前,已新建185戶,改建翻建188戶,總建筑面積6.3萬平方米。
“過去我們遇到陰雨天,道路坑坑洼洼,還有那個豬圈、旱廁,雜草叢生、蒼蠅亂飛。現在我們通過鄉村振興和農村改善,(像)住進了一個大花園,我們在精神上確確實實得到了滿足。”牛角淹新型農村社區居民蔡萬柏說。
在建設過程中,牛角淹新型農村社區不斷強化創業就業,打造“宜居宜游”富民樣板,引導發展民宿、農家樂,構建“以農為本、以文為魂、以游帶動”的產業聯動發展體系。借助智慧農業園、紫薇花開園藝基地、旅游度假村三個產業,帶動本地剩余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每年每人收入可達3萬元。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擴大對我們這個新型社區的改建部分,繼續在東方要延續開展、發展民宿和農家樂,展現我們幸福牛村的美麗圖景,使老百姓切切實實的獲得利益。”牛角淹新型農村社區黨委書記王武章說。
今年以來,宿遷市以建設“綠色水美生態廊道、富民增收經濟廊道、城鄉一體示范廊道、文旅融合展示廊道”為目標,加快推進黃河富民廊道建設。重點推進水庫河道聯通攔蓄工程等水利工程,皂河濕地公園等生態工程,省農業高新區等農業園、產業園提升集聚工程,推進鹽洛高速宿城至泗洪段等基礎設施以及皂河龍運城等項目建設。截至5月底,全市新開工項目66個、新竣工項目18個;累計完成投資62.5億元,占上半年計劃投資的98.1%。
家門口一處公園,院子外一片樹林。“十四五”期間,宿遷市做足生態“綠”文章,大力實施城市公園、林蔭道等園林綠化建設,進一步完善城市綠地布局,為人居環境補短增效,著力打造“江蘇生態大公園”。
在酒都廣場,百余種綠植、花卉迎風搖曳,生機勃勃,為游客營造了一個隨季節變化、美輪美奐的生態意境,同時也打造出一個酒都文化與自然生態交相輝映的休閑游憩廣場。
“我每天早上都會過來跑步,這附近的樹木、花草都十分的賞心悅目,空氣也非常清新。”酒都廣場附近居民齊檳宇說。
“酒都廣場因地制宜選用綠化苗木,綠化率達80%以上。另外,我們在海綿城市建設方面,利用雨水花園、生態水溝、雨水收集池等進行雨水循環利用。”宿遷市高鐵公司副總經理張俊說。
藍圖繪就,未來可期。今年以來,宿遷市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把生態資源轉化為富民資源,創造更多綠色財富惠澤于民。截至5月底,全市PM2.5降幅排名全省第三;優良天數比率83.4%,全省排名第六位,同比改善12.3個百分點,增幅全省排名第一位。全市15個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達標率為100%,建城區綠地率居全省第一,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改善。
邁入“十四五”、啟航新征程,宿遷市也將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致力建設經濟發展、環境優美、人民幸福的江蘇生態大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