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農民過上與時代同步的現代城鎮生活,是做好農房改善的“后半篇文章”的關鍵。今年以來,宿遷市各地圍繞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在產業配套、民生改善、基層治理等方面下功夫,努力讓農民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
在泗洪縣重崗街道的新城新苑,一排排樓房鱗次櫛比、一條條道路整齊劃一,處處是造型美觀的常青綠化。目前小區的建設已基本完成,正在進行相關配套設施掃尾工程。一期324套住房已建設、安置完畢,二期312套已選購128套。
“之前在老家居住的時候,每逢刮風下雨,出門都是爛泥路。我現在聯系了裝修隊伍準備裝修。小區環境很好,配套也很齊全,我很期待入住的那一天早日到來。”泗洪縣重崗街道后陳居居民路崇梅說。
“我們正組織工人加班加點,爭取在7月15號之前,所有工程全部完成。”新城新苑項目負責人胡庭輝說。
早在項目選址設計時,重崗街道就多次召開為民協商議事會、鄉賢座談會等,充分征求群眾意見、 建議,傾力為居民打造便民生活圈、產業配套區。如今在小區周邊不僅有學校、醫院、銀行、商業街、市內公交站點等,還有工業集聚區。
“為群眾提供相關的優惠措施,保證群眾能搬得出、住得好。另外,為了使群眾能夠得到有效地就業,開發區企業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使有意愿的群眾能夠充分就業。”泗洪縣重崗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談慶雷說。
如今在各地,優化配套,做好農房改善的“后半篇文章”已經成為共識。在泗陽縣城廂街道城南新莊農房改善項目建設現場,住房和幼兒園等配套工程已經完成,預計本月底交付。待居民入住后,不出小區門就能解決日常生活所需。
“我們小區總共建設了一個幼兒園,一個商業用房和一個綜合樓,兩個活動中心,其中一個是老年活動,另外一個兒童活動中心。”泗陽縣城廂街道城南新莊農房改善項目現場負責人李紹光說。
目前,全市已累計開工建設農房改善項目196個,受益農戶16.3萬戶,33個項目入圍省級示范創建項目、占全省近1/3,建成省級特色田園鄉村22個、美麗宜居村莊505個,實現了從過去70%以上的老舊磚瓦房到如今“一廊五線”美麗鄉村組團蛻變。今年,宿遷市又啟動實施了新一輪深化農房改善三年行動,力爭三年再改善7萬戶,讓更多農民實現優居、康居、樂居。
“今年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進一步增加了充電樁、農機具集中停車場和天然氣,我們將進一步優化政策的銜接完善,同時抓實抓好項目的規劃設計,建設監管,公共服務配套和社區治理四個關鍵環節,讓我們更多的農民能夠享受到農房改善政策成效。”宿遷市委副秘書長農房辦主任張保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