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居興產、富民增收,近年來,宿遷市以黨建創新引領社會治理,以農房改善增強鄉村活力,以強村興產帶動富民增收,加速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助力宿遷市從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悄然轉變。
在泗洪縣大樓街道的樓尚新苑小區,一排排樓房鱗次櫛比,干凈整潔的環境讓人耳目一新。居民胡繼松正在裝修新家。
“原來村莊居住(環境)臟亂差,衛生條件又差。現在居住這里,整體環境給我們帶來一種很舒適感,我很期待搬進來住的那一天。”泗洪縣大樓街道大樓居居民胡繼松說。
樓尚新苑項目共建設404套住宅,目前已安置400戶,即將搬遷入住。小區周邊500米范圍內還配套了學校、醫院、農貿市場等公共服務設施。為了讓村民住得好能致富,大樓街道還依托小區緊鄰工業園區的優勢,積極幫助村民在家門口就業。
“實現家門口就業173人。其中在園區企業就業的是102人,在“三來一加”加工點就業的是71人,免費參加各類就業培訓57人,享受創業貸款2人。”泗洪縣大樓街道黨工委委員、街道辦副主任房敏說。
為了增添鄉村活力、打造鄉村振興區域田園綜合體示范樣板,宿遷各地還不斷加大產業引進力度。宿豫區就和陜西袁家村合作,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宿遷印象項目,構建從產品到產業、從產業到產業鏈的全景產業發展體系。目前,水街工程已經基本建成,正在招商,計劃10月1日正式開街。
“以宿遷當地的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為主,挖掘當地的這些傳統民俗文化,然后通過這個旅游帶動農產品加工,通過三產帶二產促一產那么這個發展路徑來實現鄉村振興。”袁家村·宿遷印象項目負責人張飛說。
作為農業大市,2018年以來,宿遷市對照中央一號文件、省委一號文件要求,堅定不移地推進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去年12月底召開的市委五屆十一次全會指出,要重塑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加快推動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型,全力打造新時代“魚米之鄉”。今年2月召開的全市農村工作會議暨黃河故道生態富民廊道建設推進會再次指出,要以“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擔當,全力打造新時代“魚米之鄉”。
按照既定目標,宿遷市鄉村振興工作穩扎穩打走好每一步,堅持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緊扣生活富裕這一目標,實施生態高效農業倍增計劃,推動農民持續穩定增收。截止“十三五”末,如期完成決戰脫貧攻堅歷史使命,全市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省定經濟薄弱村村均收入分別是“十三五”之初的2.6倍、8.4倍,圓滿完成村集體經濟振興三年行動計劃目標任務,村均經營性收入在蘇北率先全部超18萬元。
同時,宿遷市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目標,聚力攻堅鄉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保障三大短板,在全省率先實現城鄉居民低保一體化,累計開工建設項目215個,6.2萬戶農戶搬入新居,22個項目入選省級示范創建項目、蘇北最多,一幅新時代“魚米之鄉”的畫卷正在緩緩鋪開。
“根據市委市政府的安排,也是我們宿遷打造新時代魚米之鄉的起步之年,也是我們宿遷推動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之年,根據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我們按照融合發展的概念,按照融合發展的要的路徑,充分體現城鄉融合、產業融合、產業融合的,推進了一系列重大項目的建設。”宿遷市委農辦主任、市農業農村局局長王占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