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農民住房條件,是一項民生工程,更是一項民心工程。今年是蘇北農房改善三年攻堅戰的收官之年,一年即將過半,眼下,宿遷市各地正咬定目標,全力推進農房改善項目建設。
行走在宿豫區陸集鎮利民社區,一排排粉墻黛瓦的花園洋房沿河而建,社區里花團錦簇、綠樹環繞。走進村民王永亮家的兩層小樓,寬敞的客廳、嶄新的陳設,讓人眼前一亮。
“現在住的房子比以前好多了,屋里屋外都很干凈,現在和城里比基本上差不多,而且我們出門就是小菜園,我們自己種自己吃很方便。”宿豫區陸集街道利民社區居民王永亮說。
而就在不遠處,項目三期也即將建設完成,到時候,這里將成為356戶、1500多名村民的幸福家園。
“目前我們農房建設的主體都已經基本完工,現在我們正在開足馬力,進行配套設施建設,確保7月底前,項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宿豫區農房辦副主任朱軍說。
為了讓農民"穩得住、能致富",宿遷市還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在泗陽縣三莊鎮程道口新型社區,農村社區已經全部建成交付,當地把農房改善與產業發展融合聯動,從育產業、促創業、增就業入手,加快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目前已發展蓮藕龍蝦共生和螃蟹特色水產養殖項目1100畝,還打造建設草莓園、桃園、香瓜園130多畝,擴寬了農戶增收渠道。
自2018年實施農房改善行動以來,無論是硬件環境的配套、還是在情感紐帶的維系上,宿遷市都下了大力氣:教育醫療、健康養老、體育文化等配套服務一應俱全,水、電、路等基礎設施一步到位,還尊重農民的農耕習俗,特意劃出"微田園",讓大家種植瓜果豆菜,滿足日常所需。同時就近規劃建設多個現代農業產業園,方便村民生產生活。
“我們堅持圍繞農房項目配套產業鏈,圍繞產業鏈打造農房項目,全市累計開工農特產業配套項目254個,帶動就業2.3萬人,促進農戶就地就近就業。”宿遷市農房改善指揮部產業指導組負責人張成亮說。
現在,通過實施農房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水平明顯提升,鄉村風貌明顯改善、鄉村特色得到進一步彰顯,建成了一大批體現地域特點、鄉土特色、時代特征的新型農村社區。一條美麗宜居鄉村與繁華都市交相輝映、協調發展的路徑正在宿遷市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