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去年底,宿遷市62.9萬名“十三五”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已經全部脫貧。進入“十四五”新發展階段以后,宿遷市通過不斷完善監測機制、建立常態化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等措施,逐步夯實民生保障基礎。
在泗洪縣瑤溝鄉工業園區的一家企業內,“十三五”期間的脫貧戶周保煌正在崗位上緊張忙碌著。今年初,由于他以前工作的三來一加企業效益下滑,一時間失去了工作,他所在的村委會在得知這一情況后,立即將這一信息反饋到了當地鄉政府。
“鄉政府給我介紹了這個工作,現在是固定工作,不管有活沒活,每個月工資都是三千多,有活的時候還能達到4000,5000這樣。”泗洪縣瑤溝鄉付圩村村民周保煌說。
讓有勞動能力的人群有收入、幫“游擊隊”歸到“正規軍”,現在周保煌靠雙手實現增收,他家僅他一人的年收入就超過五萬元。目前,全市已建立健全市縣鄉村四級監測網絡,對易返貧致貧人口實施常態化監測,全方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返貧。
“我們要求吸收建檔立卡戶就業的所有經營主體,企業合作社都要定期向鄉扶貧辦反饋就業人員的變動情況。在未得到反饋的時候,我們安排村居和扶貧辦到企業、合作社和經營主體去走訪,及時發現建檔立卡戶就業變動情況,及時收集信息并跟蹤,再繼續予以保障。”泗洪縣瑤溝鄉黨委書記陳巖說。
動態監測、持續幫扶,今年初,瑤溝鄉出臺防止返貧十項機制,從關心關注、到產業幫扶,持續發力不讓一個脫貧戶返貧。不僅如此,為了給周保煌上一年級的兒子營造一個溫馨的學習環境,當地還借助夢想小屋改造的契機,對他家的兒童房進行了全新改造升級。
為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宿遷市今年全面啟動《關于加強幫扶防治返貧的實施辦法》,強化建檔立卡動態調整工作,針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圍繞“兩不愁三保障”主要指標,建立健全監測和幫扶機制,著力促增收、強兜底、救急難、抓提升,確保小康路上不讓一人掉隊。
“由縣區扶貧部門確定監測對象,實行動態管理,深入實施產業富民行動,帶動更多監測對象增收。對有勞動能力的監測對象開展免費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就業技能,介紹就業崗位,確保家庭中至少一人就業。對無勞動能力的監測對象,進一步強化低保、醫療、養老保險和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等綜合性社會保障措施,確保應保盡保。對意外變故導致返貧致貧風險的,及時落實健康扶貧和殘疾人、災害、臨時救助等政策,保障其基本生活。”宿遷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扶貧辦副主任朱殿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