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關鍵,也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好辦法。十三五期間,宿遷市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增強造血功能,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打造硬實力。
在宿豫區新莊鎮振友社區,千畝藕塘一片蒼黃,水下兩百多萬斤蓮藕,在挖藕人的忙碌中,被一一清理出水面。
“一年100多畝(蓮藕)地還能落個10萬多塊錢,平常時間出去打點零工,也還能補貼補貼家用。”宿豫區新莊鎮振友社區居民茆長領說。
作為“十三五”建檔立卡低收入戶,茆長領在村里的幫助下,從2016年開始承包藕塘,套養小龍蝦,經過五年多的發展,養殖規模已經發展到100多畝,成功脫貧。伴隨著振友社區一個個項目相繼落戶,不僅為村里有勞動力的村民提供了充足的就業崗位,也為村集體帶來了穩定的收入。2020年,振友社區集體經濟收入達140萬元,居民人均收入為22000萬元,社區191戶低收入戶實現了全部脫貧。
“下一步,在原有的基礎上,招來更好的農業項目,使更多的居民都能參與進來,在優居的基礎上,讓更多的村民都能再增收。”宿豫區新莊鎮振友社區黨委副書記茆長亮說。
強村富民還要兜住底線。針對殘疾人這一特殊困難群體,宿遷市深入實施“殘疾人家門口就業”“殘疾人就業創業工程”等民生實事項目,幫助他們就業增收。在宿城區項里街道殘疾人之家,殘疾人朋友能就業的可以就業,不能就業的,可以享受免費的康復訓練、日間照料。
“腿是不方便,手是還能動的,組裝這個電子也能拿1000多塊錢,也夠自食其力嘛。”董三劉說。
“還開設了我們這里心理輔導心理咨詢,然后還有輔助性就業,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有個穩定的收入,也提高他們自信心。”宿城區項里街道殘疾人之家負責人楊冬梅說。
“十三五”期間,全市累計促進430家企業安排殘疾人按比例就業,幫助4295名殘疾人在家門口脫貧增收。
扶貧產業進村、低收入戶家門口就業增收,十三五末,全市62.9萬名低收入人口年均收入達到11051元、188個省定經濟薄弱村村均集體收入達到41萬元,較“十二五”末分別增長約1倍和6倍,全部實現穩定脫貧達標;3個省級幫扶重點縣全部出列,3個省級集中連片貧困地區面貌明顯改變,全市脫貧攻堅核心任務圓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