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唯一擁有“大運河三個歷史階段不同主航道”的城市,宿遷市近年來按照“文化為魂、生態為底、保護為先、利用為要”的“四為”方針,持續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讓千年運河煥發了新的光彩。
在宿遷市區濱河大道項目施工現場,草木蔥蘢、綠樹成蔭,工人正在進行綠化栽植掃尾工作。該項目是宿遷市2019年度中心城市重點工程,也是運河廊道工程重點項目,主要分為濱河道路和工程景觀兩個部分,國慶前將建成投入使用。
宿遷市住建局濱河大道項目部工作人員劉奕說:“項目依托運河的自然資源和生態資源,沿河規劃設計了占地面積34公頃的濱河綠化景觀帶,設計栽植各類喬灌木一萬多株,栽植鋪設地被植物和草坪20多萬平方米。”
除了景觀打造、生態保護,作為宿遷市運河廊道工程重點建設項目,濱河大道還將宿遷水利樞紐重要歷史、大運河宿遷段歷史記憶、宿遷運河沿線工業融入其中,成為展現宿遷運河文化的重要項目之一。
宿遷市住建局濱河大道項目部工作人員劉奕說:“深入挖掘宿遷境內大運河的開鑿歷史和發展變遷,充分體現運河與宿遷城市變遷的關系,通過景觀構筑物、主景雕塑、人文小品三種形式,深入展現運河沿岸的人文特色和歷史風貌。”
據了解,京杭運河宿遷境內的41公里世界遺產段沿線,生態景觀、文化遺產就有20多處,非物質文化遺產10余項。2015年,宿遷市啟動實施大運河綜合環境整治及沿線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對違章建設、企業搬遷、歷史文化保護、環境景觀等12項工程進行集中推進,策劃了“文化傳承、景觀提升、產業發展、IP打造”4大類48個項目。
宿遷市博物館副館長楊勇說:“我們開展了運河沿線文化遺產調查工作,調查文化資源390項;第二方面,我們開展對相關的歷史文物的維修保護工程;第三方面,我們對城市的運河邊上文物點,比如說大王廟通匯橋、楊泗洪墓進行了維修保護,充分利用這些歷史建筑的文化資源,來服務于我們現在的運河文化帶建設。”
今年,宿遷市還排定了大運河皂河古鎮保護建設、運河水利科技體驗園等16個重點項目,并列入2020年度中心城市建設重點工程計劃,將大運河自然環境融入城市建設中,對歷史文化遺產資源整合開發,助力千年運河煥發全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