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宿遷市泗洪縣積極落實河長制,控源截污、貫通水系,對污水處理廠尾水深度處理、水資源再利用進行新的探索,提供有影響、可借鑒的尾水凈化新模式,為百姓營造更加美好的人居環境。
進入夏季,在宿遷市泗洪縣城北污水處理廠邊的尾水生態濕地公園里,岸芷汀蘭、郁郁青青。一大早,工人們就開始忙著打撈雜草等水面漂浮垃圾,讓公園里的沉水植物千屈菜、美人蕉等更好地生長,以此來凈化水質,美化環境。
兩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地,雜草、垃圾是“標配”。一旁的泗洪縣城北污水處理廠日排出的5萬噸處理水也經這里直排河道,匯入洪澤湖。然而依據《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污水處理廠的尾水卻達不到直排入河的4類水標準。
宿遷市泗洪縣水利局河道管護中心主任陳闖說:“起先南水北調要求把這個尾水提到入海通道,到新沂河,進入大海,這個成本太高,需要建管道100多公里,成本也太高,運行費用也太高。(縣里)決定將尾水就地提質改造,提質到4類水,達到水功能區要求再排入河道。”
為此,泗洪縣投資4000多萬,在2019年建成了占地280多畝的尾水濕地公園,對城北污水處理廠尾水水質進行深度凈化,兼顧生態環境修復與改善。
宿遷市泗洪縣水利局河道管護中心主任陳闖說:“進入我們尾水濕地后,經生態塘、表流濕地、綠床和城水植物區四個處理單元處理后,提質到4類水排入我們城區河道,對城區河道進行生態補水。”
如今公園已經建成投用,每天5萬噸的尾水流進公園,經過生態凈化之旅變成清流,從源頭上削減了污染負荷。配套修建的彩虹橋、親水平臺、休閑驛站等設施,也讓這里成為了市民休閑、健身的好去處。
宿遷市泗洪縣水利局河道管護中心主任陳闖說:“目前一個月要檢測兩次,這是水質檢測,它必須達標,這是一個;后期我們可能還要建一個自動監測站,第二就是公園環境的管護包括綠化水生植物的管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