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江蘇六大經濟薄弱片區之一,崗坡地、收成少,曾是宿遷泗洪西南崗地區貧困重要原因之一。隨著一大批“漁光”、“牧光”、“農光”互補的生態光伏項目落地,泗洪走上“陽光”小康路。
在泗洪,崗坡高地起伏,湖面波光蕩漾,到處佇立著成排成網的光伏電板,蔚為壯觀。在陽光的照耀下,清潔能源正源源不斷地輸送進國家電網。
“泗洪有接近150萬千瓦的清潔能源發電,現在泗洪去年最高用電負荷55萬千瓦,已經超出了泗洪整個的社會用電量。這也是在蘇北來講,我們泗洪做到了真正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用的都是清潔電、綠色電。”國網泗洪縣供電公司總經理王毅說道。
水上能源不斷,水下魚游暢歡!做了20多年漁民的白如同,現在,依舊每天出沒在天崗湖的煙波里。但和過去自家搞圍網養殖不同的是,現在的魚、蝦、蟹都生態養殖,不撒飼料、沒有污染,不僅每天夜捕、管護,能靠“技術”吃飯,年底豐收還能拿入股分紅。
“漁光互補是很好的,既不耽誤發電,也不耽誤我們養魚。我投了40多萬,分了13萬。”泗洪縣天崗湖鄉村民白如同說道。
“他們提供清潔能源,我們在清潔能下面又進行了生態的養殖,帶動了30戶漁民,60人就業。”泗洪浩海生態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陳為功說道。
“生態優先、綠色跨越”,不僅天崗湖上奏響脫貧小康的“漁光曲”,作為全國唯一覆蓋“漁光”、“牧光”、“農光”三種生態模式的地區;這里的光伏電板下,還可以種油牡丹、養豬。去年泗洪西南崗片區“板下經濟”,實現收入9000萬元、旅游收入4000萬元。
“我們老百姓能夠持久地獲得增收,持久地增加一些就業的崗位,持久地給我們地方發展,帶來源源不斷的動力。同時我們把這些收入一大部分用于扶貧,用于我們欠發達地區,特別是扶貧片區的老百姓的脫貧致富。”泗洪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范德珩說道。
從2018年率先完成全國“光伏領跑者”基地建設,到今年6月30號,剛剛并網運營的“光伏發電領跑獎勵激勵”基地;如今,泗洪地區有2個500兆瓦光伏發電領跑項目,全容量并網后,年發電量13億千瓦時,年可節約標準煤5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28萬噸。生態脫貧,“陽光”小康,讓西南崗這片“經濟洼地”,實現了經濟發展、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良性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