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泗洪縣龍集鎮姚興村村民王金柱,就來到了離家不遠的辰光紡織品有限公司,開始了一天的忙碌。由于家里只有他一個勞動力,只靠打零工維持家用,生活十分貧困。去年底,在村里的介紹下,他終于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
員工王金柱:在這里每月5000塊錢,方便,來回十分鐘就到了。
姚興村是龍集鎮的一個偏遠小村,主要以漁業為主,去年,村黨支部利用扶貧資金以及貸款,建設了現代化廠房,并將浙江的一家紡織企業成功招引過來。
泗洪縣龍集鎮姚興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張獻濤:2019年10月份投產到年底的時候,給我們村里帶來了19萬元的稅收,解決了我們有近20人足不出村的高質量就業。
黨建引領還需能人帶動,在泗陽縣莊圩鄉農科村,一個由返鄉青年創辦的水產養殖扶貧項目在當地小有名氣。在看到烏龜、甲魚等水產品養殖的前景后,農科村將150萬省幫扶資金入股,讓錢生錢的同時,實現項目脫貧。
泗陽縣莊圩鄉黨委副書記陶永生:按照每年10%的固定收益返回到當地的農科村,這10%我們約定10年,每年15萬元。10年后這150萬股金再回到村里,保證了扶貧資金的不流失不貶值。
泗陽泓鑫水產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胡飛:甲魚賣到各大市場,年產值190萬斤,產生效益在400萬左右,龜苗兩三百萬苗,年效益在300多萬,純效益總的在一年六七百萬。
不僅每年為村集體帶來保底收入,公司還帶動了周邊20多名村民就業增收。
泗陽泓鑫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員工潘琴:我在這做飼料拌飼料喂喂烏龜,一個月能賺個五六千元家庭工作兩不誤。
以項目促增收,截至目前,全市共組織實施產業扶貧項目521個、村集體經濟增收項目6343個,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省定經濟薄弱村村均收入分別達到11051元、41萬元。
精準施策、靶向發力。經過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有效解決了“兩不愁三保障”重點難點問題,低收入農戶和省定經濟薄弱村脫貧達標率實現100%,3個重點幫扶縣全部退出,“十三五”脫貧攻堅核心任務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