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路上,要輸血更需造血。近年來,宿豫區緊緊圍繞實現家門口就業促脫貧,以項目拉動低收入戶增收,真正使扶貧扶到了“點子上”和“根子上”。
今年45歲的施永香家住宿豫區關廟鎮的水漢新村,上午八點半,她就已經在小區附近的服裝廠忙活起來。給衣角翻面這樣相對簡單的手工活,施永香每天能做四五百件,月收入能達到3000元左右。
宿豫區關廟鎮水漢村水漢新村居民施永香:我以前是糖尿病,也不能做重活,現在正好俺們村里辦這個廠,村里介紹過來的,反正這里面活也不是太重的,也能帶小孩,家里也能照顧。
水漢村是“十三五”省定經濟薄弱村,為解決群眾尤其是低收入群體的家門口就業問題,關廟鎮把“就業為主、產業帶動、創業扶持”作為脫貧攻堅的主線,做大“家門口就業”工程,水漢村共招引了12個“三來一加”項目,企業源源不斷的訂單讓低收入戶有了穩定的收入。
宿豫區關廟鎮人大主席劉宏娟:首先就是我們通過招商引資,每個村每年新增一個三來一加項目,為低收入農戶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我們每個季度走訪,一方面是送政策給他們,第二個就是送一些招工的信息給他們,鼓勵他們一定要自己通過自身努力去脫貧。
近年來,宿豫區重點聚焦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和低收入農戶工資性收入,大力推進脫貧攻堅工作,以實施家門口就業工程,建設扶貧車間,來帶動更多的低收入農戶增收致富。目前全區現有“三來一加”項目865個,吸納超過1.2萬余名低收入農戶就近就地就業,其中5060人員超過75%,人均年增收1.7萬余元。
宿豫區農業農村局主任科員孫化全:下一步我們將結合農民集中居住,同步規劃建設扶貧車間,引進技術含量低,勞動密集型的就業項目,帶動更多的低收入農戶就業增收。同時在大興鎮建設扶貧產業園,新建盤活標準廠房不低于20萬平方米,帶動低收入農戶就業不少于四千人,為今年底實現全區低收入人口基本脫貧打下基礎,確保全面完成脫貧攻堅沖刺年的各項目標任務。
總共: 1頁
作者:胡越 宿豫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