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市宿城區埠子鎮是商貿古鎮,埠子人成就事業的激情和帶動城鄉居民脫貧致富的熱情一直存在。經過多年的電商發展,這里“孵化”出了一個制作中國風婚慶古典飾品的新行業,傳播傳統婚禮文化,帶動了全鎮300多人就業、增收、奔小康。
在宿遷市宿城區埠子鎮這家經營婚禮飾品的電商企業的展廳里擺放著的上百件新娘秀禾服和各式各樣的鳳冠頭飾。在公司創始人、90后小伙胡滿意的帶領下,在占地7000平方米的廠區內,可以看到了“雙11”過后、趕工、發貨等異常忙碌的一幕。
公司創始人胡滿意說:“目前工人一天能做個30到100來件,每個月工資也能劃到3000多塊錢,我們每天發出去的包裹也大概在2000件左右,我們是線上線下都在做,批發零售都做,目標想要做3個億一年。”
29歲的胡滿意是土生土長的埠子人,2008年初中畢業,便獨自來到浙江義烏打拼, 兜里只揣了幾百塊錢的他,順利地進入到一家從事婚慶飾品生產的工廠。
公司創始人胡滿意說:“算了一下經濟賬,對于自己買房子,娶媳婦,感覺這個工資一個月千把塊錢,這得干多少年才能把錢掙上來,后來在廠里上班,慢慢學習到整個廠里他們的一些經營模式。”
多年打拼下來,胡滿意很快摸清了婚慶飾品行業的生產和銷售門路,雖然書讀的不多,但是那些白手起家的商業大亨的勵志故事,卻一直在激勵著他自主創業,2014年左右,他成立了自己的加工廠。
公司創始人胡滿意說:“一開始想著賺錢,賺錢,后來想想我也能帶著這么多人賺錢,帶動這么多人就業,自己就特別有感觸,后來我這邊就越來越有夢想,越來越有想法了。”
胡滿意說,近年來,中式婚禮受到了不少年輕人的青睞,甚至有很多外國友人嫁入中國也會選擇在婚禮上穿上秀禾服,配搭上相應的頭飾,無論是璀璨華麗的頭冠,還是光彩奪目的流蘇,都能將女性襯托得更加美麗。
2016年,在家鄉政策的感召下,胡滿意決定回到家鄉,創辦公司,通過招聘老家的留守勞動力和殘疾人,線下制作新娘頭飾等產品,在自己的40多個網店進行銷售,為全鎮300多人提供了就業崗位的同時,還為村民增收提供了穩定保障。
胡滿意介紹,目前他們還在積極拓展婚慶業務,不斷增加招工人數和提高工人們的薪資待遇,讓家鄉父老跟著自己一起走上致富路,獲得滿滿的幸福感,成就自己將中國傳統婚慶服裝和頭飾在世界流行的想法。
公司創始人胡滿意說:“我希望能把我們中國的這種傳統文化傳承于全球,讓每一個人都能學習我們中國的這種風俗,能帶上鳳冠,能戴上霞帔,弘揚我們中國文化最好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