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耿車模式”到電商路線再到多肉小鎮,宿城區耿車鎮以敢為人先的創業精神和不斷求變的革新理念,闖出了一條綠色富民路,也走出了向綠水青山要金山銀山的生態發展之路,實現了“鳳凰涅槃”。
秋到白鹿湖,山水畫意濃。在耿車鎮的白鹿湖公園里,每天早上,都會有附近的居民在這里散步健身跳廣場舞。
“環境非常好,然后鍛煉,來這個白鷺湖鍛煉,也非常方便。跑步,跳舞啊,到這兒就開心。”宿城區耿車鎮居民代月梅說道。
從耿車灰到滿眼綠,昔日的廢舊塑料堆放點一躍變身家門口的公園,這樣的轉變正是耿車生態環境改善的最佳見證。而早在上世紀80年代,“耿車模式”就聞名全國。作為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廢塑加工基地,最高峰時,耿車鎮3.8萬人中有2.5萬人從事這一產業。
經濟發展的同時污染問題也接踵而來。耿車人認識到,必須擺脫舊有發展模式,轉型迫在眉睫。2015年底,僅用66天時間,3471戶廢舊物資回收加工經營戶全面清理到位,全鎮清理了60萬噸垃圾,實現了“涅槃重生”。
痛別“垃圾”產業,這幫“老塑料人”的出路在哪里?劉瑞紅的公公邱永信是村里第一批“塑料大王”,在老人的支持下,劉瑞紅夫妻倆從2009年起就做起了電商家具。去年,劉瑞紅的網店年銷售額突破3000萬元,產品種類達到幾百種。
“一個請周邊的做電商的知名人士來幫我們進行培訓。第二個電商產業園孵化期間免三年租金。第三個對入駐我們鎮區的一些電商團隊,我們也給予一定資金扶持和幫扶。”宿城區耿車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王前錦說道。
此外,耿車還規劃建設了電商產業園,提供創客培訓、電商孵化、物流倉儲等全方位服務。在優越政策的引導下,村民們都已經向家具制造、塑料精深加工、電子商務、花木園藝等綠色產業、特色產業轉型。
“我們選擇了一個附加值比較高的品種叫生石花,然后我們去年是要靠國外引進的這個品種,然后今年我們已經是可以做到自產自銷了,今年也播了有500萬(粒)的種子,到明年我們就可以做批發。”宿遷丑地貓花卉有限公司趙菲菲說道。
現在,在這個36平方公里、2萬多人的小鎮里,有2759家網銷店鋪。2015年到2019年,全鎮GDP從19.8億元增長到27.7億元,年均增長8%,電商產業銷售額突破60億元。城鎮居民人均收入也從14000多增長到22000多元。一幅村美民富的絢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