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荷花、采蓮蓬、剝蓮子……在宿遷市泗洪縣龍集鎮勒東村的千畝水上牧場,荷葉連片、荷花盛開,生態美景讓人流連忘返,如今,當地依托千畝荷花基地打造除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演繹出一個個生動的財富故事。
仲夏時節,在洪澤湖上勒東村境內的一片水域,幾名漁民正駕著小船在湖中采摘荷葉,只見他們飄蕩在荷花叢中不停穿梭,美不勝收。
泗洪縣龍集鎮村民劉德云說:“現在長荷花了也水質也好了,也好看了。”
劉德云是龍集鎮的一名漁民,世代以捕魚為生,就在她采摘荷葉的這片水域,曾是當地漁民圍網養殖區域,她家也在這里養過螃蟹,雖說有一部分收益,但水質惡化、魚的品質也逐漸下降。
泗洪縣龍集鎮勒東村黨支部書記潘建國說:“以前這地方都是圍網養殖,里面是枯水一片,一根草都沒有,而且水質也不好。”
留得綠色青山、方能守住金山銀山,為了保住洪澤湖這一汪清水,從2014年開始,泗洪縣開始大力推行退漁還濕,也就是從那時開始,勒東村在洪澤湖上的八百多畝圍網逐漸被清退,取而代之的連片的荷花。
宿遷市泗洪縣龍集鎮勒東村黨支部書記潘建國說:“蓮藕渾身都是寶,蓮蓬包括荷葉都是有經濟價值的,而且都是老百姓來采摘,也能帶動老百姓的收入,每天能帶動大概30個人左右的就業,有的時候多能達到50個人。”
泗洪縣龍集鎮村民劉德云說:“打荷葉頭蓮蓬都能賣錢,一天也能弄幾百塊錢。”
現在,勒東村的蓮蓬還未上市就被周邊商販預定,他們采摘的荷葉更是如數送到了鎮上的荷葉茶廠。
荷葉廠現場負責人唐兆花說:“我們一年能生產150噸荷葉茶,周圍收來的荷葉,我們都能給他消掉,每年大概需要鮮荷葉是1200多噸。”
不僅如此,這千畝原生態荷花加上洪澤湖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也成了許多外地游客向往的旅游勝地,許多人慕名而來,到這里賞荷花、深呼吸。
有人來,就要想法留住他們、同時再吸引更多的人。從去年開始,勒東村就開始跟蘇州的一家旅游公司接觸,計劃以合作社的名義和他們合作,推廣村里的旅游資源以及農副產品。
泗洪縣龍集鎮勒東村黨支部書記潘建國說:“一個是生態產品往外銷售,第二個能把我們的名聲打出去,讓更多的人來到這里旅游。”
賞花采蓮的游客,讓原本寧靜的邊遠小漁村也開始熱鬧了起來。同時,村民們采荷葉、蓮蓬也鼓了腰包。(以下動畫)2016年初,勒東村因村集體不足18萬元被評為“十三五”時期省定集體經濟薄弱村,經過近5年的發展,勒東村106戶建檔立卡戶人均收入從不足6000元發展到了8940元,村集體收入從15.2萬元躍升至52.85萬元,建檔立卡人口和村集體全部實現脫貧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