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耿車,很多人會想到廢舊塑料,曾經這里垃圾圍鎮,蚊蠅漫天;如今,通過環境整治,溝渠河塘見清水、村莊環境大變樣,一幅村美民富的絢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今天帶您走進耿車鎮劉圩村,看看那里百姓的美麗田園生活。
李剛從小就生活在劉圩村,長大后一直從事裝修行業。這兩年家鄉的變化他也看在眼里,今年上半年從城里搬回家鄉,自己設計裝修了一處民宿。
宿遷市宿城區耿車鎮劉圩村居民李剛:“東門的兩家,他打算仿照我這個風格裝,然后我們搞一個聯合體。目前談好的,大概有4到5家。”
李剛回村創業的決心來源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耿車實踐。2016年初,我市僅用66天就終結了當地延續30多年的廢舊塑料加工產業。從此,耿車鎮走上了生態富民、建設美麗家園的新路。整治后,劉圩村投入800萬元實施了村莊環境改善工程,圍繞水圩文化,進行水系梳理、駁岸整治、水質恢復。去年8月,還同步實施了農房改善項目。
宿遷市宿城區耿車鎮劉圩村支部書記丁義錄說:“充分尊重民意,我們是三種形式,一個是改建,一個是翻建,一個插建。”
環境美了,住得好了,還得解決村民就業的難題。廢舊物資整治之后,耿車鎮結合產業基礎及發展實際,確立了生態轉型、綠色發展的新路,大力發展網絡創業物流快遞、特色農業、家居制造等產業,并在劉圩村附近規劃建設了生態農業園,僅去年園區就實現交易額突破13億元,輻射帶動村里300多人增收900萬元以上。同時,村邊落戶的木材企業的用工剛需,也吸引了許多搬遷群眾和貧困群體實現家門口就業。村民王永和妻子一個在附近家具廠上班,一個在生態農業園上班,都有了穩定收入。
宿遷市宿城區耿車鎮劉圩村居民王永說:“現在政府國家給我扶持一下,就是說以前舊房子拆了,蓋成新房子了。現在就業這工作在耿車打工,就在家門口,也很方便,生活反正是非常幸福。”
從遍地垃圾到美麗田園,僅用3年時間,這個昔日垃圾村實現了天藍、地綠、水凈的華麗蝶變,還被推薦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如今,村里計劃結合生態資源、特色農業產業優勢,推進民宿、鄉情館、農事體驗的項目建設,積極開展多肉節、鄉村大舞臺等活動,從“觀光”向“休閑”過度,打造鄉村旅游高地,預計今年實現旅游收入2000萬元。
宿遷市宿城區耿車鎮副鎮長王振雷說:“重點挖掘我們耿車一些原有的文化元素,拓展我們的旅游項目,做足我們的旅游產業,依托于我們現在農業園的這個奇趣多肉、草莓采摘、火龍果采摘等等一些我們互動的一些項目,把我們的這個鄉村旅游項目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