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彭靜:古林花境,景色撩人。這里便是雙蕩村依托百年古栗林打造的旅游景區。優美的生態環境,深厚的歷史底蘊,讓這座千年古村成了遠近聞名的旅游打卡地。
1680棵古板栗樹蓯蓉繁茂,亭臺小徑、鳥語花香,三兩相伴的游人不時穿梭其中、相互點綴,再加上繞村而過的岔流河,形成了一幅別樣的夏日美景圖。然而就在幾年前,這里還是一片傳統林區,環境雜亂,從2018年開始,按照“打造生態古栗林、建設特色雙蕩村”的理念,雙蕩村開始大力發展鄉村生態旅游,建設古栗林生態旅游區,年接待游客超六萬人。
現在,古栗林景區通過板栗采摘權拍賣、房屋租賃、村集體土地出租等方式,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20萬元以上。不僅是古栗林景區,作為有著三百多年花木種植歷史的村落,全村900多戶村民、3000余畝土地均種植花木。眼下,五彩繽紛的月季裝扮了美麗鄉村,也富了當地農民,在胡松松家門口,他正忙著將月季打包發貨。
沭陽縣新河鎮雙蕩村村民胡松松:現在我們生意還不錯,一年純利潤有20萬左右,對我們農村來說,已經是相當不錯了。奔小康了,吃喝不愁。
別看胡松松現在生活逐漸奔小康,然而就在幾年前,由于父親常年患病,自己又在上學,家里還被村里認定為低收入戶。2015年,大學畢業的他,回家學起了電商,在網上銷售花木,但一開始卻舉步維艱。
沭陽縣新河鎮雙蕩村村民胡松松:剛回來什么也不懂,跟著親戚朋友學習,再加上政府開的培訓班,給我們培訓,慢慢自己摸索,慢慢就會了。
以“支部+電商”發展模式,采取大戶帶動、典型示范、宣傳引導等措施,雙蕩村將花木產業上網當成工作重點,2017年建成雙蕩電商扶貧驛站,在人才、技術、資金、資源等方面全面孵化電商。
沭陽縣新河鎮扶貧工作負責人蔣建超:我們電商驛站自建成以來,共培訓了六十余期、1200余人,培訓的內容有網站的運營管理、和流量提升、淘寶直播這一塊,雙蕩村和周邊的低收入農戶培訓了有四十多戶,開辦了自己的淘寶店,四十多戶都實現了脫貧。
現在,雙蕩村已發展電商360多家,直播120多人,帶動村民從事包裝、客服、快遞等就業860多人。截至去年底,該村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20998元,全村建檔立卡低收入戶173戶455人全部穩定脫貧。短短的4年間,由省定經濟薄弱村蛻變為遠近聞名的“富強村”。今年,雙蕩村又啟動實施投資1.2億元美麗鄉村建設。
沭陽縣新河鎮雙蕩村黨支部書記胡方喜:重點圍繞雨污管網改造,特色景觀打造,外立面改造,道路硬化等,努力把我們村打造成為農民富裕、環境優美,生態宜居的水美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