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發展第一資源,今年以來,宿遷全市各地因地制宜,出臺了《強化高質量發展人才引領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以更有效的政策、更優質的載體、更開放的環境吸引人才集聚。
在斯迪克新材料的實驗室內,研發工程師許齊行(hang)正在和同事們一起測試手機屏幕保護膜的各項參數。在實驗室恒溫恒濕環境下,產品的改良和研發有了新的突破。而公司先后組建的研究中心、科研工作站等,也讓許齊行有了充分的發揮空間。
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工程師許齊行說:“先后為我申報了大湖英才,蘇北人才計劃等項目,我享受了6.5萬元的扶持獎補,公司重用、政府重視,雖然遠離家鄉,但是泗洪讓我感受到這里是一個施展才華的好地方。”
以人才引領企業發展,今年,宿遷市泗洪縣出臺了《關于推進工業經濟突破的若干政策措施》,專門針對人才招引、扶持和培育制定了相應的獎補政策,以政策筑巢引“鳳”來棲。與泗洪一樣,宿遷市宿城區今年出臺了“人才十條”,其中支持人才載體建設。企業引進院士建立成果轉化基地、聯合實驗室、科創中心等,按建設主體實際投入的50%給予載體資助。江蘇沃飛激光就以此為契機,將產品競爭力的提升投向校企合作共建科研基地上。
宿城科技鎮長團團員、江蘇沃飛激光董事長周保充說:“跟中科院開展合作的話,它對于這種共建的一些實驗室或者研究院也有的建設期間建設,開始就有20萬的這種補貼,還有持續的每年的一些補貼。”
宿城“人才十條”中,大到對高層次人才引進、人才工作站建設的扶持,小到人才租房補貼、生活補貼、交通補助等都有具體政策。
宿城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區人才辦主任李家洋說:“讓廣大的企業家更加支持我們人才,更加注重人才的招引。第二個方面就是我們要走出去,吸引更多的高校畢業生到宿城就業,吸引更多的高層次人才到宿城來創業。”
近來年,宿遷市先后出臺了“宿遷英才計劃”、人才引領發展“五大行動計劃”、“雙千工程”、強化高質量發展人才引領實施意見的人才12條。疫情期間,宿遷市還制定了“宿遷惠企16條”、惠企招工“宿六條”等政策,助力共同戰勝“疫”情,促進精準引才。到去年底,全市共引進大專以上各類人才近2.3萬人,其中博士、碩士、“雙一流”本科人才2330人,應用型人才1159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