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瓦房到樓房、從農村到社區,宿遷市宿城區屠園鄉古河社區通過農房改善,讓4324戶農村居民從老舊瓦房搬到了城鎮社區,從村民變成了市民。如今,優美的環境、舒適的配套,讓他們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新農村生活。
歡快的舞蹈、優美的舞姿,在古河社區文化廣場,幾名愛好跳舞的村民,在忙碌之余來到這里,換上演出服,排練起了舞蹈。自從搬到這個小區,每逢重要節日,他們都會翩翩起舞,和村民們一起共享喜悅。
在這個廣場往南幾百米,就是古河小區。這里環境優美,配套完善,裝飾一新的新家。
讓村民住新房更暖心房,2018年,宿遷市出臺了推進城鄉融合發展規劃,加快改善農村住房條件。如今,古河社區幼兒園、衛生服務中心、商貿綜合體等配套一應俱全,3600㎡的黨群服務中心、3800㎡的文化藝術中心、文化廣場,讓村民們娛樂生活兩不誤。
從村民變市民,然而,上樓后,農民的收入從哪兒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古河社區同步啟動家門口就業工程,將一個個小企業搬到了小區里,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璟之鴻玩具廠原本在鎮工業園區,小區建成后搬到了這里,如今,已有四十多位小區居民在這里就近就業。
宿遷市宿城區屠園鄉古河社區居民王艷說:“每天騎車上班也行,走路也行,工資在四五千塊錢一個月,挺方便的,照顧老人,孩子都挺好的。”
璟之鴻玩具廠管理人員陳秋紅說:“我們這個毛絨玩具比較簡單,一學就會,時間還比較靈活,考慮周邊這些婦女帶著小孩子方便,方便這些人上班,對我們廠里用工也很方便。”
如今,1000余個家門口就業崗位,解決了絕大多數小區居民的就業問題,村集體經濟收入也達到了150萬元。
宿遷市宿城區屠園鄉古河社區黨委副書記馬超輝說:“在群眾搬進新小區后,我們進一步做強做優服務,讓他們居住條件改善的同時,進一步提升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真正實現從村民到市民到市民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