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加“宿”奔小康·幸福曬出來 / 正文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村民增收的關鍵。這兩年,大棚花卉作為富民產業深受多地“追捧”。在宿遷市泗洪縣界集鎮,就有一處非洲菊扶貧基地,不僅產銷兩旺,還帶動了當地村民就業,成了脫貧致富的“富貴花”。
走進位于宿遷市泗洪縣界集鎮后鐘洼村非洲菊扶貧基地,大棚里春意盎然,紅的、黃的、粉的不同顏色的非洲菊競相開放,像一個個小太陽令人陶醉。工人們正忙著采收、分揀和包裝。
2019年,村民陳超和杜美英夫妻倆回村創業,利用在大學學到的農學知識和在外務工時積累的花卉種植經驗,在村里流轉50畝土地,搭建了25個大棚種植非洲菊。大棚釆取“基地+農戶”模式,吸收低收入的農民在基地務工。
宿遷春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杜美英說:“每天用工量在二十幾人左右,這些工人全是我們村里低收入戶家庭,讓他們在不出遠門的情況下,給他們提供一個就業的機會,不光提高他們的收入,而且也讓他們照顧到了家庭。”
據了解,這25個大棚中有17萬6千7百株花苗,根據每個品種不一樣,非洲菊每一棵苗一年大概在46支至75支不等,同時通過人工干涉,鮮切花上市的時間也都實現了自行把握。夫妻倆還將鄉村旅游與非洲菊種植相融合,實現種、產、銷、觀光一體化經營,帶動鄉親增收致富,實現畝均純收入突破3萬元,務工人員人均年收入超過2萬元。
宿遷春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杜美英說:“目前就是一個銷售的旺季,每天的采花量都在一千扎左右,主要發往南京、蘇州、鎮江等地,今年是第一年上市,效益還是非常好的,每畝收益大概在三萬元左右。”
總共: 1頁
作者:泗洪臺 ,崔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