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為有效解決企業復產復工面臨的環境管理實際問題,2月月中旬,宿遷市環保部門推出六條硬核舉措。一個月過去了,措施的實施對復工復產企業哪些幫助呢?
在宿遷泗洪萬鑫電子有限公司的口罩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在抓緊生產醫用一次性防護口罩。這家企業原本只是生產電子產品,由于擁有無塵車間,具備基本的口罩生產要求,企業也立即承擔起物資生產保障責任。只用了5天時間,就將口罩生產線搬到了廠區。然而沒有相關手續卻擋住了生產的腳步。
“當時我們這邊的環評手續還沒有辦下來,這個時候我們非常著急,正在這個時候,我們當地的環評部門主動跟我們聯系。”宿遷泗洪萬鑫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凌瑞說道。
得知消息后,宿遷市泗洪縣生態環境局第一時間與企業對接,并將基本情況上報至市生態環境局。綠色通道的開通,全程不見面審批,只用了十多分鐘,環評手續就申請下來了。
宿遷市泗洪縣生態環境局環評審批窗口工作人員高明娟說:“指導他們在宿遷市生態環境局網上,填報環評影響登記表備案系統,就是一把手電話全程跟蹤,一步步教他們怎么去填,我們僅用了十幾分鐘就完成了這個項目的審批。”
萬鑫電子的方便,得益于宿遷六條環境管理措施的實施。措施從網上“不見面”審批、線下“不見面”監管、部分行政許可豁免、環保處罰滯納金豁免、防護物資儲備幫扶、重大產業項目幫扶等六個方面服務企業復產復工。秉承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的原則,全力做好審批服務。截至目前,全市85個項目辦理環評手續,243家企業完成排污許可證申領和登記。并對5個醫療衛生、物資生產項目采取豁免、告知承諾制、先開工后補辦環評等方式簡化手續。
宿遷市生態環境局行政審批處副處長張威說:“做好重大項目的幫辦服務,針對全市的100多個民生項目和200多個市級重點建設工程,我們主動梳理環評的項目的項目和類別,告知企業報批的流程,主動做好幫辦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