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給稅務管理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各地復工復產以來,市稅務部門充分利用稅收大數據的優勢,讓企業產供銷的鏈條黏合得更加緊密,在復工復產方面發揮出巨大的能量。
16日上午,在沭陽縣桑墟鎮金森源木業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一派忙碌的景象。目前企業已全面復工,每天可生產板材4萬多張,產值近200萬。不過,就在企業復工之初,差點因原材料短缺導致停產。
沭陽縣稅務局風險管理股工作人員姜偉:我們按照企業缺乏原材料的產品名稱、型號搜索轄區內相關企業,經票流分析和供需分配,我們很快鎖定了其中一家。銷售最多的就是這家方圓面粉了。
在掛鉤單位沭陽縣稅務局的對接下,企業迅速與沭陽縣湖東鎮的這家面粉企業取得聯系,沒想到對方也在為產品銷售發愁,兩家企業一拍即合,馬上簽訂了采購合同。
沭陽縣方圓面粉有限公司財務經理顧婷:年底前我們廠備貨還有1000多噸,因為疫情不暢通,一直積壓在倉庫里,簽訂了100多噸的合同,庫存也減輕了不少。
依托稅收大數據的精準分析定位,金森源木業迅速解決了黏合劑缺口問題。而稅收大數據本身就像一款強力“黏合劑”,讓企業產供銷的鏈條黏合得更加緊密。受疫情影響,從春節開始,泗洪大閘蟹面臨銷售困難的窘境。得益于大數據和主動對接,大閘蟹銷售出現了轉機。
泗洪縣稅務局風險管理股負責人周猛:通過增值稅發票等稅收數據對“水產品加工”等經營范圍和稅目精準檢索,篩選出縣內優質的螃蟹加工銷售企業以及進出口貿易企業。
大數據技術能夠通過先進的算法,將繁復的信息數據進行智能分類匯總,通過運算、分析,找出規律、描繪畫像,再通過推介應用實現準確投放,有力提高數據信息的“黏合效率”。如今,通過稅收大數據,我市稅務部門已經走訪企業418戶企業,解決各類問題620個。
市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王月明:宿遷市稅務局將聚焦“優惠政策落實要給力、非接觸式辦稅要添力、數據服務大局要盡力、疫情防控工作要加力”的“四力”要求,持續用好、用準、用細稅收大數據,為支持宿遷企業復工復產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更大的“稅務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