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2月10日起,全省各類企業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科學有序復工復產,全力保障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復工第一天各地情況如何?一起來看。
江蘇臺記者黃蒙說:“我現在是在位于南京江北新區的際華5302公司的生產車間,這里原本是一家生產軍用服裝的企業,但是如今這里的工人都已全部返崗,全部投入到生產醫用防護服的過程之中。”
目前,這家企業230多名工人2班倒,人停機不停趕制醫用防護服,每天可生產3000多件。為確保工人安全,工廠制定了嚴格的管控和消毒措施。
南京際華5302公司黨委副書記管亞松說:“配備了口罩、頭套、腳套,通風設備2小時開啟一次,2小時進行一次酒精的殺毒。”
確保企業安全生產的同時,南京江北新區還出臺"惠企16條",力保企業"安心復產"。從第一時間為企業送上50萬元采購補助,到調撥3000多支口罩及消毒液,再到僅用半天就辦好臨時生產許可證和運輸通行證,高效舉措讓南京際華得以實現生產線的無縫切換。復工第一天,江北新區已為5家企業送去110萬元補助資金。
南京江北新區經發局副局長袁婷說:“我們也是以最快的速度,兌現了我們的政策,保證生產企業復工復業的要求,同時,確保企業不受物流運輸的影響,能夠第一時間保證企業的生產。”
位于南京江寧的江蘇奧賽康藥業有限公司也迎來節后首個工作日,企業不僅要求員工在大門口出示證件,進行體溫測量,還對食堂就餐作出調整。
江蘇臺記者周忱說:“現在是中午十一點半,到了員工用餐的時間了,在食堂門口我們看到,這里張貼著不少宣傳標語,上面寫著:距離產生美,相距一米外;這邊是:進門前洗手再用餐,要消毒殺菌保安全。所有的員工進入食堂前都要再次接受體溫復檢,而在食堂里用餐,也有很多規范要求。”
江蘇奧賽康藥業黨委副書記、總工程師陳祥峰說:“以前是6個人一張桌子,現在是2個人一張桌子,方向全部朝向一個方向,看到里面有空位置才允許人進去,我們分批來吃,避免聚集擁擠的現象。”
江蘇臺記者耿昊東說:“我現在是在蘇州工業園區一家生物制藥企業。在現場我們可以看到企業為今天的復工做足了準備,員工手部消毒之后就會進行耳溫的測量,測量合格之后就會在這里領到一個護目鏡、口罩,還有一個手部的手套。一切合格之后,這邊的工作人員登記完后,會發放一個合格證明,貼于胸前,這樣才可以進入企業辦公。”
在強生蘇州工廠,有200多名過年期間留蘇員工到崗。為避免"扎堆"復工帶來的疫情防控風險,蘇州工業園區按照"工業企業優先、用工人數少的企業優先等原則,引導企業分批復工,做到疫情防控、安全生產"兩不誤"。
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盧淵說:“要保證企業正常生產運行,最大可能地減少疫情對工業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所以我們想按照分批分類分級這么一個順序,對企業進行有效管控,逐步復工。”
在確保安全復工的同時,各地按照省里出臺的最新要求,強化分類指導,分類施策,有的放矢助力企業安心復產。鹽城在幫助企業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從原料采購、物資調度、穩定用工等方面為企業生產助力。鎮江組織多部門對各轄區申請復工的企業開展督查,摸排需要重點扶持的企業名單,積極推進18條惠企舉措。
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開放經濟研究方向首席專家張二震說:“既要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又要全面抓好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工作。首先就是要為企業復工做好服務工作,落實已經出臺的惠企措施,特別是防疫服務。企業正常運轉了,才有產出,才有就業,才有消費,才有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行。”
(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黃蒙 陳超 章斌煒 李澤灝 周忱 王教群? 供片臺/鹽城臺? 中心站/蘇州站 鎮江站? 編輯/朱一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