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所有黨員沖鋒在前、戰斗在前。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宿豫區侍嶺鎮來侍路口,過往的村民總能看到一個身影,他一次次的耐心解答大家的疑問,宣傳防疫知識。
“給他量一下體溫,你從哪來的,回家的是吧,給口罩戴上,盡量不要往哪去了,能不出去盡量不要出去。”
今年57歲的唐加月是侍嶺鎮城管環衛中心工作人員,2018年,他被查出患有甲狀腺惡性腫瘤,經過手術治療后,每年還要到醫院進行6次復查。今年春節期間,唐加月本來要到杭州進行復查,但疫情的爆發讓他停下復查的腳步。
宿豫區侍嶺鎮城管環衛中心唐加月:“平常復檢是每兩個月去復檢一次,但是我看到鎮里面初一就開防控會議,我就決定推遲去復檢時間,因為我們作為黨員還是要主動參加這次防控工作。”
來侍路是侍嶺鎮通往外界的要道,每天來往各種車輛2000多輛,每輛過往車輛都要仔細詢問。揮手示意靠邊停車,上前詢問車主信息,唐加月每天都要重復上千次,年近六旬,對他來說這是一個不小的工作量,但他依然每天奮斗在第一線。
宿豫區侍嶺鎮城管環衛中心唐加月:“家屬也說了,你不要拼命,你自己得知道你自己身體,我就跟家屬說,我說不是這樣的,但是我們是黨員,我這樣的身體我都拼命干,哪個不拼命上前。”
做事情不僅要有能量,還要講究方法,在檢查過程中,也會有人對防控工作不理解,這時候唐加月就要闡述利害關系。
宿豫區侍嶺鎮城管環衛中心唐加月:“我就跟他講,我說本身我也不是侍嶺人,我為什么要來做這個事情呢,就是希望我們侍嶺人不被感染,我勸導你就是意思大家都不要互相接觸,不互相接觸就減少感染,通過這樣耐心做工作,他們也都是能理解這個事情。”
忙活了一上午,唐加月得空坐下來吃口飯。這幾天,他都是和隊員們一起坐在路邊,簡單的吃點食物果腹。人員緊張,他們白天駐守,夜晚輪流值班,確保24小時穩定防控。對于“要強”的唐加月來說,這都不是事兒。
宿豫區侍嶺鎮城管環衛中心唐加月:“肯定累,我本身是個很要強的人,不管做什么事我想做到最好,但是年齡大了再加上身體抵抗力不行,我就采取什么辦法呢,專門用熱水燙二十分鐘,能減少點疲勞。”
在唐加月和隊員們的努力下,每輛外來車輛、每個外來人都進行了登記,把防控工作做細做實。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他完美的詮釋了一名黨員的初心與使命。
宿豫區侍嶺鎮城管環衛中心唐加月:“我們作為黨員應該沖在第一線,多參加一個人等于這個防控力量多參加一份子,所以說,我們做了,群眾看到了,也會跟我們一塊做的。”
編后:新型冠狀病毒威脅著每個人的健康,疫情面前沒有旁觀者。正是有許多像唐加月一樣的基層黨員沖鋒在前,堅守“防輸入、防蔓延、防輸出”疫情防控目標,構筑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總共: 1頁
作者:宿豫臺 王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