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貧困遠去,幸福走來。連續開展多年的《新春走基層》專欄今天再次出發,帶您到城鄉、到企業、到老百姓的家里,記錄大家為幸福生活而奮斗的故事,尤其是來自脫貧攻堅一線的故事,傾聽新年的新愿景,感受寒冬里的小確幸。
一首《贊家鄉美》用真摯的情感和質樸的語言,把宿城區耿車鎮劉圩村近年來發生的變化描寫得淋漓盡致。它的創作者是當地71歲村民王一山。盡管身患尿毒癥,但王一山卻對生活充滿著希望。
“像我們這年齡大的有養老保險,住房有補貼,生病有補貼,年輕人都有固定收入,都能賺。所以現在各方面條件都與過去大不相同了,天翻地覆變化了。”宿城區耿車鎮劉圩村村民 王一山 說道。
2015年,因病致貧讓王一山一家的生活很是窘困。了解情況后,當年王一山被村里納入了建檔立卡貧困戶,生活也有了相應的保障。讓他覺得生活有盼頭的還不止這些,去年8月,耿車鎮決定對劉圩村的部分村居開展房屋代建、翻建工程,王一山家也被納入其中,成為第一批在原宅基地上翻建的受益村民。
“政府又給了一萬五,來給設計按照圖紙。大門院墻包括門匾都是政府給我做的,沒有要我花一分錢,全部是政府幫扶給我做的。”宿城區耿車鎮劉圩村村民 王一山 說道。
歷經4個月的時間,王一山一家六口從老舊瓦房,搬進了改建后的300平方二層小樓。村邊落戶企業的用工剛需,還讓王一山的孩子們有了就業崗位。這不,兒媳劉敏就在耿車鎮生態農業示范園找到了一份多肉綠植包裝工作,輕松便捷的工作環境讓她很滿足。
“在這邊一個月兩千多塊錢,家庭開支都夠了,工作量還行,工作到四點多鐘我就可以去接孩子了,有這樣的工作機會我很滿意的。”宿城區耿車鎮劉圩村村民 劉敏 說道。
如今,優美的生活環境,穩定的就業崗位、健全的大病醫保讓王一山一家徹底擺脫貧困奔向小康,更讓他這個地地道道的老農民在新的一年有了更多的“詩和遠方”。
“春節春聯我也打算寫:“危房改建新樓房感謝政府給幫忙,國家富民安生黨的恩情重如山”我都打算寫這個對子,這都是從我心里煥發出來的。”宿城區耿車鎮劉圩村村民王一山 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