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市委五屆九次全會提出,要抓龍頭、帶全域,推動城鄉融合。《全會精神解讀》今天我們邀請省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孫耀武,為我們解讀新一年宿遷如何推動城鄉融合,提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品質成色。
今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的兩個“收官”之年。市委全會指出,“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必須堅持以城帶鄉,促進融合發展。并把“空間優化”、“項目建設”、“農房改善”,作為宿遷“城鄉融合發展”的“三個重中之重”,擺在突出位置。
省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孫耀武:體現了時代發展的要求,而且也遵循了發展規律。既完成了中央和省委的規定動作,還有搞了好多咱們的自選動作。既貫穿了國家政策,還有切實結合地方實踐,又體現了對老百姓的具體需求。
在2020年城鄉融合發展工作中,全會提出,要抓空間優化,提升城市能級。要促項目建設,完善城市功能。要推農房改善,促進鄉村振興。同時還明確了“中國酒都”、“水美城市”的城市定位,并劃出了文化、商業、住房、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重點”,進一步提升域市內涵品質,進一步增強規市集聚度、承載力。
省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孫耀武:既關注了城市的發展,也關注了城鄉的融合,發展思路上既立足了咱們區域的發展,還跳出區域,關注了內外的聯動,這樣的話城市有硬件的改善,到整體的軟件的提升,是能夠更好地體現咱們城市發展的水平,而且有了好的城市發展水平之后就好的能級。
城鄉融合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邁向高水平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交匯點。全會提出,要把農房改善作為宿遷加快鄉村振興的“抓手”,圍繞“持續走在蘇北前列”目標,穩步推進農房改善三年行動計劃,明年新啟動農房改善項目62個、新竣工住房3萬套,15.4萬戶農民住房實現改善。并提出了農村公共空間治理和人居環境整治、生態高效農業倍增計劃等;從“農房”到“農村”、“農業”,宿遷的“鄉村振興”舉措“招招抓在點上”,也將全面開啟激發鄉村振興內生活力的新局面。
省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孫耀武:現在的關鍵在于補短板強弱項,抓農房改造,還有抓項目建設,都是抓住了要害,如果說項目改造是抓住產業基礎的話,那么農房改造恰恰抓住了當前農業農村發展的薄弱環節。應該說在堅守中有提升,在這個完成中有把握,如果按照這個目標發展的話呢,我覺得宿遷的經濟發展會更快,社會發展是更加和諧,人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啊,會有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