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一通,百業興隆。宿遷高鐵的開通不僅拉長了宿遷交通業發展的最大短板,更拉近了宿遷產業發展的黃金期。交通格局的“高”歌“快”進,開啟了宿遷產業發展的“高鐵引擎”。未來,宿遷這座新興的產業之城將借勢高鐵,力爭實現產業發展的“撐桿跳”,在“軌道經濟”的大格局中,接力譜寫后發快進的新篇章;在產業轉型升級的“破繭”之旅中,繪就“成蝶”的新藍圖。今天的系列報道《擁抱“速時代”》,帶您感受宿遷互聯互通,產業之城的洼地崛起。
由高鐵站加速到天合光能企業廠房。
這家距離宿遷高鐵站僅3公里的企業,是全球光伏行業前三甲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在宿遷的投資項目,也是未來天合光能最大的生產基地。伴隨著高鐵的開通,讓困擾企業已久的人才內調、留用等難題有了新的突破。
“我們所需要的管理技術人員核心部分大概在20名至30名,但是我們能夠從原來的核心光伏產業區也就能招到6到10名的人員。高鐵開通以后,區域一體化帶來的產業協同和一體化的機會是大大增加的,大家有意愿到宿遷,到天合來工作,這樣對我們技術的積累和產業的發展以及起步的過程是非常有幫助的。”天合光能(宿遷)科技有限公司e總經理 徐連榮 說道。
產業因人而興。今年以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宿遷人才12條”,大力實施高層次人才引培“雙千工程”,推進產才融合發展。圍繞我市主導產業,累計舉辦人才科技懇談會4場,現場集中簽約人才、產學研、校地校企合作協議122個。今年,全市共發放購房券、引才獎勵約3000萬元,引進各類人才2萬余人。其中,高層次領軍人才及團隊136個、院士團隊3個。
“隨著高鐵的開通,將極大地促進宿遷與市外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互相溝通,與長三角發達地區的時空瓶頸得到突破。”市發改委服務業處處長 王昌杰 說道。
“分產業、分類型地來更大力度的來招引我們的各類高層的人才和年輕后備人才,助推我們產業經濟加速發展。”市委組織部人才工作處處長 趙峰 說道。
高鐵拉來了產業發展的“黃金期”,也為借高鐵之勢,實現產業結構的“撐桿跳”提供了新契機。當前,我市圍繞“5+4”的產業體系,(5:機電裝備、紡織服裝、食品飲料、綠色家居、新材料;4:新型電子信息、新型碳材料、新型成形制造、無人機),加快千百億級產業培育,制定出臺了《宿遷市制造業產業體系優化調整方案》,推動全市產業布局優化調整。今年1-11月份,全市新增股改掛牌上市企業14戶,新增開票銷售億元企業58戶,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首次突破3000億元大關,產業結構將實現從“二三一”到“三二一”的歷史性轉變。
“提供布局謀劃總部經濟、數字經濟等現代高端服務業和新興服務業,以此來引領我市服務業加快邁向高質量發展。同時,積極發展與城市生活密切相關的現代生活性服務業,不斷提升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市發改委服務業處處長 王昌杰 說道。
新機遇,新挑戰。今年以來,我市不斷優化現代服務業體系,全市現代服務業獲評省級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示范區4家,生產性服務領軍企業3家,省級養老服務業綜合發展示范基地1家,獲評總數居省轄市第三位、蘇北第一。
出行更便利帶來的“說走就走的旅行”和更高端的消費需求,催動了宿遷旅游業“快旅慢游”式的變革。以往,宿遷旅游的核心市場僅在300公里之內,伴隨著高鐵開通,高鐵沿線的1000公里都是宿遷旅游的“朋友圈”。
“我們高鐵游客他相對來講,是一個收入消費層次比較高的一個客源群體,這樣我們在一些媒體投放的方式上面要跟他有一個高度的契合,讓媒體營銷才能夠做到更加的精準。”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推廣處處長 祁小斌 說道。
項目為王,招商為要。近年來,我市全面聚焦千百億級產業培育,全力突破招商引資。圍繞168招商機制,相繼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武漢、重慶等地設立了專業招商局,不斷提高招商成效。如何借力高鐵開通帶來的“通道經濟”和“樞紐經濟”,實現我市經濟發展的“彎道超車”?
“密集開展系列招商活動。圍繞國內外500強、行業50強、央企外資企業等項目,圍繞全市千百億級產業定位,主動對接產業鏈上下游,去招引龍頭型、基地型、關鍵配套項目。”市商務局開發區處處長 楊耀 說道。
今年,全市重大招商活動80余場,新引進10億元以上大項目49個,20億元以上大項目9個,其中4個項目單體協議投資超百億。
記者彭靜:融入長三角,接軌京津冀。未來宿遷將憑借“高鐵速度”,賦能“通達之城”,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迎接“強富美高”建設的“速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