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江,男,漢族,中共黨員,1957年2月出生,江蘇省盱眙人,現任江蘇省盱眙縣桂五鎮敬老院院長。30多年來,李銀江始終不忘初心、扎根基層,堅持對老人盡孝、對困難群眾盡責、對人民盡忠,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杰出典型。
一、情系百姓,敬老助困,人間灑大愛
李銀江有樣東西從不離身,就是民情聯系卡。多年來,李銀江已經向當地百姓發放2萬多張。他沒有分內分外、上班下班的概念,手機二十四小時開機,誰有困難隨時都可以找他。2011年10月,桂五王廣林被診斷為直腸癌急需做手術,因拿不出手術費,只好放棄治療回到家中。他無意中看到了李銀江的聯系卡,便抱著試試看的心理打了電話。李銀江當即表示:“千萬別放棄治療的機會,我來給你籌錢。”接連幾天,李銀江進縣城、跑市里,最終爭取到15600元救命錢,王廣林得以再次住進醫院,順利做完手術。多年來,李銀江為老百姓做了上千件好事,大家都稱他是“110、119、120”。為了讓老人在敬老院找到有子女的味道,找到有家庭的溫暖,李銀江創新出不少“金點子”。通過民主選舉,成立桂五敬老院老人自治委員會,院內大小事務一律上“院委會”,交給老人自己管,李銀江只負責總體把關;敬老院的老人大多在農村勞動慣了,有著深厚的土地情節,李銀江便興辦“農療園”,開發出菜地、糧田,老人勞動全憑自愿,并按工分算賬;敬老院的老人多是五保老人,他們內心渴望有個老伴,李銀江就主動當起了“月老”,在李銀江的撮合下,先后有9對老人走入婚姻,演繹最美“黃昏戀”。
二、勇于擔當,鞠躬盡瘁,鐵肩擔大義
李銀江對黨忠誠,始終保持干事創業、開拓進取的精氣神,真正做到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黨員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1986年,桂五鎮黨委交給李銀江一項任務,在4.2畝的荒地上籌建敬老院。他說干就干,吃住在工地,規劃設計、統籌協調,抬沙子、扛木材,渾身勁。90天后,敬老院如期建成了。?33年來,李銀江始終把孝心捧在手,拿老人當父母,細心照料他們。如今他每道皺紋里,都有一段至孝的故事。2002年,得知陳克華老無所依,李銀江便把他接到了敬老院。17年來,體弱多病的陳老每年有四分之一的時間在醫院度過。不管多忙,李銀江都會為老人擦洗身體、端屎端尿,攙著他散步曬太陽。33年間,敬老院共贍養128位五保老人,其中有71位老人離世,李銀江71次為老人們披麻戴孝,盡到了做“兒子”的本分。他還專門在敬老院設立了追思堂,里面存放著老人們的遺像,每逢四時八節都要去紀念。針對當地有些老百姓面臨死不起”“葬不起”的問題,李銀江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在桂五率先打造了4爿公益性公墓,全部免除復員軍人、傷殘軍人、烈屬和重殘戶、低保戶的安葬費,并以敬老院為平臺經營喪葬用品,進價15元的花圈,只賣18元;進價196元的骨灰盒,只賣200元,并且從2016年起,向桂五所有去世居民贈送骨灰盒,3年多來共免費送出700多個骨灰盒,僅此一項就為全鎮喪葬戶節約了15多萬元。
三、恪守底線,克己奉公,務實樹清廉
李銀江作為民政工作人員,每年掌管著上千萬元資金的申報、審批、分配、劃撥。多年來他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守住為人、做事的基準和底線。2004年、2007年,李銀江的岳父、小舅子相繼因病去世,愛人讓李銀江為岳母辦低保,被他拒絕。2009年李銀江的親家母身患癌癥,兒媳婦找他辦低保,同樣被李銀江拒絕。李銀江說:“我最怕農村低保變成‘人情保、關系保’,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辦得好得民心,辦不好失民心。”2010年,鎮民政辦(社保站)銷售福利彩票剩下12張,李銀江便以民政辦(社保站)集體名義購買了,獨自在辦公室刮開后發現其中1張彩票中獎25萬元。如果當時他悄悄拿去兌獎,誰也不知道,但他毫不猶豫地及時向鎮長作了匯報,堅決要求將這25萬元上交鎮財政。李銀江說:“不是自己的錢買的就不是自己的,不能見錢眼開。”
四、退休不褪色,離職不離崗,繼續發揮光和熱
2017年3月,李銀江年滿60周歲退休。他向鎮黨委政府承諾:繼續堅守敬老院崗位,不講待遇,不求回報,‘小車’不倒盡管推。”在李銀江身上,為老人盡孝早已超越了血緣和職責。他總說:“敬老院就是我的家,在我有生之年,能為老人服務一天,我就服務一天。”2017年9月,李銀江的老伴重病在省城住院,需要全天陪護,但李銀江實在是對敬老院的老人生活上放心不下、情感上割舍不下,取得家人的支持和諒解后,又返回敬老院,繼續奔忙在敬老院的大小事務上。
2017年6月,李銀江當選黨的十九大代表。李銀江先后榮獲“孺子牛獎”?“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全國孝親敬老楷模提名獎”、江蘇“時代楷模”“全省優秀共產黨員”等多項榮譽稱號。